美文网首页
#读书思考 0025 曾国藩大彻大悟 被咸丰罢官后 转变

#读书思考 0025 曾国藩大彻大悟 被咸丰罢官后 转变

作者: 刘刘浪花 | 来源:发表于2022-06-10 19:28 被阅读0次

曾国藩被罢官回老家,逐渐地清楚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

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汪洋恣睢之势。

曾国藩在这里把家居的两年称为“大悔大悟”之年,经过一年多的乡居,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后来他回忆自己的这一变化说:“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咸丰八年(1858年),皇帝不得不重新起用曾国藩。大喜过望的曾国藩再不提任何条件,立刻出山。

曾国藩的朋友们惊讶地发现,曾国藩变了,变得他们几乎不认识了。

第一,他变得和气、谦虚、周到了。对待同级、下级。

以前他做事直来直去,不太讲求虚文俗套。现在则和那些庸官俗吏一样注意礼仪排场。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与人相处,不能过于拙直:“余生平不讲文饰,到处行不动,近来大悟前非。”在官场生存,必须习惯官场上虚与委蛇的那一套:“与官员及绅士交际,则心虽有等差,而外之仪文不可不稍隆,余之所以不获于官场者,此也。”

他在启程前首先给各军将领、各地大吏每人致信一封,以非常谦恭的语气,乞惠“指针”。

到了长沙后,首先拜遍大小衙门,连小小的长沙县衙他也亲自造访。

原来对那些无用的官样文章,他不理不睬,现在则每信必复。他对老朋友检讨说,以前“接人应事,恒多怠慢,公牍私书,或未酬答。坐是与时乖舛,动多龃龉”。因此“此次再赴军中,销除事求可、功求成之宿见,虚与委蛇,绝去町畦。无不复之缄咨,无不批之禀牍,小物克勤,酬应少周,借以稍息浮言”。

此前,他对人总是持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现在,他努力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们的难处,交往时极尽拉拢抚慰之能事,必要时“啖之以厚利”。

以前曾国藩是斑马群中的野马,自然引起斑马们的群起攻击。现在他也涂上了斑纹,以便让斑马们误认为自己是他们的同类。然而这番变化太过迅速,甚至引起好友们的误解。郭嵩焘说:“曾司马再出,颇务委曲周全。龙翰臣方伯寓书少鹤,言司马再至江西,人人惬望,而渠独以为忧。忧其毁方瓦合,而任事之气不如前此之坚也。”胡林翼则说他“渐趋圆熟之风,无复刚方之气”。曾国藩自己也承认:“寸心之沈(沉)毅愤发……尚不如前次之坚。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办毕,则远胜于前。”

然而这套儒道溶糅的老练、神鬼莫测的神态在官场上却如鱼得水,“再至江西,人人惬望”,从此他用人备饷比以前大为顺利。他自己也满意地说:“吾往年在外,与官场中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

第二是他对皇帝,不再那么直言不讳,而是学会了打太极拳。对待上级。

再次出山之后,他奏事风格大变。皇帝命他再出之旨六月初三奉到,初七他就启程上路了。所上《恭报起程日期折》,平实沉稳,无丝毫讨价还价之意,颇得皇帝欢心,说“汝此次奉命即行,足征关心大局,忠勇可尚”。

再出之后不久,皇帝命他率部入四川。他不愿奉命,但也不再公开抗旨,而是连上数折,或托词所部正攻打景德镇,无法分身,或者讲可以灭敌于湖南而不必入蜀,或托言江西、安徽当守,多方周旋,刚柔相济,终于摆脱了西上四川、客军虚寄之苦。

第三是他不再慎于保举,而是“同流合污”了。功名利禄。

曾国藩原“以忠诚为天下倡”,以为仅凭忠义相激,就可以让部下出生入死。但阅历既久,才发现真正的抱道之士并不如他想象中那样多。他认识到“不妄保举,不乱用钱”,则“人心不附”。只有诱之以“名”,笼之以“利”,才能网罗天下英才。因此复出之后,曾国藩“揣摩风会,一变前志”,大力保举,将朝廷名器当作自己的私恩。在升任两江总督后不久,他要弟弟移花接木,给从未上战场的周氏送上一顶九品乌纱。这表明,在官场混迹多年的曾国藩已不再是愤世嫉俗的愤怒青年,而已成为善于“揣摩风会”的油滑官僚。他已把当年痛斥的“是非不明,黑白不分”看作正常现象,并身体力行了。到后来,他不但自己勇于保举,甚至鼓励部下不要有太多顾虑而放手保举:“鄙人前衔奏补实缺,最足新耳目,而鼓士气,不可畏干部诘,而预自缩手也。”

在十多年的带兵生涯里,曾国藩湘军各营保举的武职共达十几万人,其中三品以上的不下数万人。而文职官员中,有二十六人成为督、抚一级的大员,五十人成为三品以上的大员,至于道、府、州、县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第四是治军不再一味从严,而是宽严相济。

领兵之初,曾国藩对军中用钱看得很紧,不但自己分文不取,也严格禁止部下获得灰色收入。而再出山后,则开始对部下宽之以“名利”,在金钱上手笔松了很多。

他写信教导其弟曾国荃如何驾驭太平军降将李世忠时说:

此辈暴戾险诈,最难驯驭……吾辈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

他以前对战争中的抢劫查得很严,而再出山后,对于抢劫所得,他通常“概置不问”,采取宽容态度。湘军攻下南京后,城中财物抢劫一空,竟无一银交与朝廷。曾国荃主张“按民勒缴”,曾国藩不同意,认为这样会“徒损政体,而失士心”,主张各得所获,“所以悯其贫而奖其功”。

转自张宏杰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相关文章

  • #读书思考 0025 曾国藩大彻大悟 被咸丰罢官后 转变

    曾国藩被罢官回老家,逐渐地清楚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 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

  • Day11曾国藩蛰伏两年,完成“脱胎换骨”1

    江西之战大败后,曾国藩被咸丰解除了兵权,守制在家。他曾经的那些宿敌,一个个喜形于色,曾国藩陷入极端痛苦中。在...

  • 心与理的结合

    昨天在爱奇艺重温谷园老师的系列《曾国藩的干货》中,讲到曾国藩的读书之道,里面提到曾国藩在咸丰九年,写成了《圣哲画像...

  • 三衢诗歌(987)·蒋春霖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晚清词人。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

  • 曾国藩的湖北巡抚是怎样被弄掉的

    曾国藩的湖北巡抚是怎样被弄掉的 内容提要:在1854年,曾国藩连取湖北重镇武昌、汉阳。咸丰帝下诏,任命曾国藩署理湖...

  • 愣头青的曾国藩

    金句:曾国藩不识时务,得罪了咸丰皇帝。 理解:咸丰喊陈言上书,曾国藩第一次收到咸丰重视,可是并不见行动,加上他对国...

  • 《曾国藩传》DAY8

    得罪咸丰皇帝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曾国藩从一开始受咸丰皇帝宠信,到后来被嫌隙的过程。新上任的咸丰皇帝,表现得很像一代明...

  • 潜规则

    咸丰七年年初,曾国藩的父亲去世了,曾国藩借这个机会向咸丰皇帝告假,回到乡下老家守孝。 在老家守孝的期问,曾国藩心情...

  • 他在中国军事史上首先发明了“政治教育”

    咸丰二年底,咸丰皇帝诏命在乡下老家为母亲守孝的曾国藩帮助地方官员兴办“团练”,也就是“民兵”,以保卫乡里。 曾国藩...

  •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思考 0025 曾国藩大彻大悟 被咸丰罢官后 转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vb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