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一书里,一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看什么不能多吃,不能看营销,要看配方。
今天在朋友圈又看到关于“电磁辐射”的科普,告诉人们手机辐射是正常的,电磁辐射无处不在。
两者的反面分别是,看营销买东西和谈辐射色变。
这背后的逻辑关系,和我们学东西何其像。
本质都是我们放任自己被情绪左右,以降低思考成本,达到看似活得更轻松的目的。
拿“信营销”举例。
作为化工工艺的本科毕业生,越贵的面膜效果越好是个虚假营销,大学我就明白了。
市价100元一张的面膜的补水效果,和浸了温水的洗脸巾几乎无差别。
皮肤的吸水性其实是很差的,面膜敷完后让人感觉脸蛋很嫰的原因,是里面有油性物质。
但当你把这类科普放在女性面前,大多数人也不会当回事儿,继续每天敷着面膜熬着夜——这事我做过很多次。
为什么呢?个中原理并不重要,面膜能让人产生皮肤很嫩的错觉,才是“真实”可见的。
对更多人来说,即时可见的效果,才算有效果——即使TA们内心可能隐隐明白事实。
当下的感受胜过了理智,只要“我”负担得起,干嘛不让自己开心点呢?
这应该是真实写照。
再拿“手机辐射”一事举例。
事实上,稍微转一转脑子,就应该明白手机、电视这一类电子产品的辐射是对人体几乎无害的——至少目前如此。
当前的世界,手机和电视信号遍布世界,如果真有害,全球平均寿命应该大幅缩减才是。但事实是,不降反升。
但科普对坚信有害的人来说,几乎是无用的,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这会让自己的思维处于“安全区”,内心不用发生波动。
毕竟很多人眼里,否定某条TA信的东西,等同于否定TA本身。
为什么说这和学习很像呢?
拿社群学习举例。
很多时候,我们参与一个社群,如果最后没有收获想要的东西,会给这个社群差评。
这就像上面的两个案例,人们很可能只看了表面信息,就得出了这个结论。
正常情况下,如果需要判断面膜是否有用,那就需要知道“补水”的原理、面膜的组成、皮肤的特性等等。
同理,社群学习的结果,首先是社群内容是否过关,其次还有“我”是否有认真听和学,听完后是否有行动过,行动时有无反思和反馈纠正。
如果答案有好几项都是NO,却把责推到社群本身上,是很没有道理的。
说直白一些,学习并不是学过就算,社群内容很关键,更关键的事学习的人是否用心和有行动。
总结来说,任何一件事,想要做好或有效,首先得有比较全面且正确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自主选择,才是真正思考后的行动。
至于思考之后的行动是什么,那是个人的选择。
比如,知道了面膜的补水本质,还是选择买“好”面膜,那就是个人喜好。
但在无知或者拒绝了解真相的前提下去消费或差评,那就是被情绪左右。
有逻辑并不代表要绝对理性,更多的是,让自己在清醒状态下,在真正自主的选择方向上去行动。
这大概是我认为不受控制地玩和“我”选择去玩的区别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