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概念力·从“凡尔赛和约”到“凡尔赛禁令”

概念力·从“凡尔赛和约”到“凡尔赛禁令”

作者: 春江顾道 | 来源:发表于2021-12-30 15:42 被阅读0次

    体会“概念里面有力量”,还有一个视角,就是在重大决策当中,这种概念里面的力量往往更容易凸显出来。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可以接受概念术语的“含糊”但其所指并没有“不清”。因为日常面对面沟通当中的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跟场景中对话双方多方都能够共同感知的情境关联,非常密切,所以,不完整不规范的用语,有了场景和情境的支持,其语义所指,人们是清楚的。而一旦脱离现场,重新回溯叙述时,对同一事物使用不同的概念来称谓,往往就具有极大的价值论述回旋空间。特别是,一旦进入与大众的沟通、一旦涉及对大众的动员,术语概念的选择,就显得非常考究。或者说,选择不同的概念,沟通和动员的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我们来看一个“条约”被叙述为“禁令”进而影响重大历史进程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发生在上个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国际政治军事关系当中的正式终结,是在巴黎和会,在巴黎举行的谈判。1918年11月11日停战以后,就开始来做这个谈判的沟通。从1919年的3月开始,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的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了一个十人委员会,最后剩下四个巨头,最终的谈判由三个大国,就是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来主持。

    1919年4月29日,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号德国代表团接受了战胜国提出的条件,主要的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要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要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等。由于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所以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是不公平的,并且提出了抗议,随即就退出了和会。6月份以古斯塔夫保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之后,德国国会以237票比138票的投票结果支持接受条约,之后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就在和约上签字。这就是“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确定了对战败国德国的一些惩罚性条款,也可以说确定了体现战胜国意志的战后国际社会秩序的格局框架。这是看待凡尔赛和约的一个方面——国际社会的视角。

    另一方面,从德国国内的视角来看呢?凡尔赛和约首先在疆界划分上把阿尔萨斯洛林划给了法国,要承认波兰独立,但泽市变成由国际联盟来管理,也割让了尤本和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了立陶宛,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德国必须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与它合并,承认卢森堡独立,归还山东的权益给中国,加上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等等,总体来讲德国丧失了13.5%的领土。不难想象,作为战败国在国际政治军事上受惩罚的这个处境,对于德国国内的民心、军心,对于德国国内的党派政治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已经造成了一个怎样的大环境。在这种社会心理的环境下,再看看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事限制:包括莱茵河西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德国陆军被限制总人数在10万以下。不能拥有坦克、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海军只能拥有6艘万吨装备280毫米主炮的非无畏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不能拥有潜艇;不能组建空军;不能进出口武器;出口商品要额外增收26%的费用;不能生产储存化学武器;不能生产重机枪;要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凡尔赛和约英文版封面大片

    了解到这样的一个背景之后,不难理解,以德国的立场看,虽然军事上已经战败,虽然外交上德国官方代表已经签字承认了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但这个于国际社会而言的“和约”,其操作实质的本义,确实是给德国施加了诸多限制的“禁”。

    “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禁令”,所指相同,都是指约定了一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各缔约国意志主张的妥协结果“凡尔赛条约”,但前者“凡尔赛和约”是国际社会的多方秩序叙事;后者“凡尔赛禁令”则是战败国德国的困境叙事。而这之间的差异,却不是简单的一物多名,而各自蕴含着对社会价值进行论述和社会心理能量进行动员的不同逻辑。这才是理解希特勒为什么要用“凡尔赛禁令”来指称“凡尔赛和约”的关键。

    德国学者卡内蒂在回顾这一段历史时这样写道:“对一个德国人来说,‘凡尔赛’这个词的意思,与其说是他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失败,不如说是禁止军队。禁止军队,就是禁止某种神圣的活动,而不从事这种活动,德国人就难以想象生命是什么样子。禁止军队就是禁止宗教,他的先人的信仰横遭剥夺,恢复这种信仰就是每一个德国人的神圣义务。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的口号不是说‘凡尔赛和约’,而是说‘凡尔赛禁令’,禁令使人想起是一种命令,这是单方面的敌人的命令,正因为如此才叫做禁令。这种命令禁止了德国人向德国人下达命令这种威严的军事活动,任何人听到或读到‘凡尔赛禁令’这个词,都会最深切的感受到他已被剥夺的东西:德国军队。重建军队是唯一真正重要的目的……从希特勒的观点来看,选择凡尔赛作为主要口号会带来特殊的好运。”

    凡尔赛和约,是终止战争的协商约定。这是多方共同表达的妥协叙事。凡尔赛禁令,则是战败国困境感受的单方面表达。这种表达,也并不止于单纯的观点和态度的彰显,而是基于撬动巨大社会心理能量的杠杆支点——概念力。

    后来发生的事,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二战给人类带来的浩劫,在希特勒用“凡尔赛禁令”来指称“凡尔赛和约”的时候,就预埋了微妙的线索。这种预埋的本质,就是社会动员。希特勒当局要针对当时的德国民众心理进行引导、推动的操弄,必然要选择一些叙事方法作为建立论述、发动追随的技巧。这当中,概念的选择与运用,空间之大、能量之巨,已经被后来的二战巨浪所证明。

    “禁令”虽然只是一个词,但这个词在那样的语境中,在那样意图走出战败阴影的民心氛围中,在弃“和约”不用而以“禁令”强调的叙事框架中,“禁令”概念的逻辑链条,其实就是导向一战战败以后的德国国内的整军经武的战争动员。

    概念的动员力,在重大决策当中,不可小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概念力·从“凡尔赛和约”到“凡尔赛禁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zwi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