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五一前的最后一天,大家都无心工作,我也不例外,面对这个硬生生凑出来的假期,很多人的内心是又爱又恨的。
当然网络上还是时不时有人出来说,其他国家连抱怨这个事的资格都没有,他们还活在水深火热的y情之中,怎么说呢,这好像不是一回事,如果我们真的需要什么事都往这方面靠的话,那说明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是很不自信的,以至于需要反复强调。
总而言之,在开了整整五个小时车后,我是真的无力吐槽这个还没开始的假期了。
关于隐私的思考
继续昨日的思考,隐私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力?还是一种资产?或者是一种产品?
当我从公司开车到了高铁站,这一段行程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隐私,它被我创造了出来。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说,它可以是一种重要信息,如果说检测到大量的人出行,而且都是从我公司附近开车到高铁站,那么政府就可以在下一步的城市规划中有所考虑。
从商业价值来看,我的这一段行程说明了我需要用车,用车就会产生买车需求,而我的车型也决定了我的购买力,同时还可以从我的开车时间下手,如果如此长时间的在车上,还能催生一些作曲家专门创造车载音乐。
隐私行为必然产生公共与商业的需求,而这一切又与隐私强调的非公开、不得被利用恰恰相矛盾,不被使用的隐私毫无价值,而被使用的隐私就容易产生个体的被剥夺、被压迫感,很有趣。
我们在何时创造出隐私这个概念?又会在何时放弃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生存受到威胁时,隐私权将毫无保留的被剥夺或者说主动放弃。群体为了生存,将有必要对所有人的行为进行控制与掌握,以避免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情形。
设想一下两个部落在打仗,那么任何一个个体的行为都可能暴露出部落的画像,以至于被发现弱点,因此这个时候每个人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向部落组织和他人汇报个人事项。
那和平时期呢,隐私的公权和商权,本应是个体自己所有,并根据意愿授权于他人,但为了融入社会,获取便利,隐私可以毫不犹豫的被交给app们。
而为了公共利益,隐私从法理上应当交于公共管理者,但如果将此事放在明处说,始终容易让人产生被压迫感,因此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不创造这个概念,不强调这个概念,这样就不会有任何相关意识和思潮在社会中弥漫。
继续思考
想了这些,还没想透,我们在每时每刻的发生着许多事,但也每时每刻的遗忘与忽略,很多事务都值得我们再思考,都发现,计划明天去查一查隐私方面的概念和信息。
还有就是社会分层那本书,明天改继续看一看,得坚持,找时间就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