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动脉瘤隐藏在正常人群中,其风险极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却是隐性存在的,大多不自知。
前哨动脉瘤就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中的高危分子。
前哨性头痛与前哨动脉瘤相伴而生。
前哨性头痛出现后,相应的动脉瘤的就称为前哨动脉瘤、警哨性头痛。
前哨性头痛目前并无准确的定义,一般来说是突发的、较为严重的(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霹雳样)、有或没有并发症状的、在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 4 周内发生的头痛。
一般没有明确的定位,影像学检查确认颅内动脉瘤的存在,头部CT或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无出血征象。微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易忽略的出血也包含其中。
这种头痛大多为突发,较为严重,雷击样头痛,而且与以往的头痛不一样,不寻常,可局限也可波及全脑,后慢慢缓解,也可短期内反复发生。
前哨性头痛多是一种突发的雷击样头痛。但是这种头痛与其它头痛(如偏头痛)常无法鉴别,多是回顾性发现。
前哨在辞典中的意思是:部队在静止状态中,于宿营或占领阵地时,由主力派出的警戒部队,配置于前方相当距离的要点,以防止敌人的观察或奇袭。是前方要地,第一线。
在这里命名为前哨性头痛、前哨性动脉瘤,正是取其第一线要点的本意。在健康保卫中,应对前哨保持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预警,并保证前哨战的主动。
前哨性头痛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真实存在,且与动脉瘤破裂风险相关,出现前哨性头痛的患者为避免动脉瘤破裂可考虑进一步干预治疗,而手术可以避免严重的出血事件发生。
前哨性头痛一般认为是颅内动脉瘤渗漏、泄漏的微量、轻微出血,导致头痛症状。这种出血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可在其它因素的加持下,发生致命性破裂,产生严重后果。当然这一类颅内动脉瘤本身是不稳定的,多是浆果动脉瘤,处于高危状态。
警告性渗漏引起的出血,通常发生在诊断前两周至四周。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发生动脉瘤破裂后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并出现前哨性头痛。因此,前哨性头痛可作为识别动脉瘤即将破裂的信号。
回顾性研究表明15%-60%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前哨性头痛。我们可以通过发现、识别“前哨性头痛”,来找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高危人群,不稳定颅内动脉瘤。
因头痛就诊急诊科的患者中“头痛最严重”占20%,其中4%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前哨性头痛的真实存在。
前哨性头痛本身与其它头痛难以鉴别,因此当我们出现突发头痛不适时,应就诊神经内外科,排除前哨性头痛可能。除了症状鉴别外,同时也应做相应的检查:头颅MRA、瘤壁血管成像、形态学分析。
1、无创检查头颅MRA可以鉴别出是否存在颅内动脉瘤,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推荐筛查工具。
2、前哨性头痛可能与动脉瘤的形态学有关。其中动脉瘤大小、尺寸比、纵横比及入射角与前哨性头痛有关,最相关的是纵横比。
3、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于出血有高度敏感性,动脉瘤壁及瘤周异常信号常提示夹层动脉瘤的壁内血肿、动脉瘤瘤壁的微出血和瘤内血栓形成,这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前哨性头痛高度相关,可作为识别动脉瘤相关前哨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定量磁敏感图技术(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 QSM)则更进一步判断前哨动脉瘤。
4、瘤壁血管成像。瘤壁增强成像可发现瘤壁的环状强化和局限性强化,与前哨性头痛相关。
当我们出现不寻常、严重、突然、雷击的头痛时,应警惕前哨性头痛的可能,因为这意味着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如有可能应及时做脑血管的筛查,早期诊出前哨动脉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