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宿舍的一角好好装扮一下,有加分!” 我第一次清晰地听到这句话,是在俄语视听说考完后,在那军训前的片刻欢愉时。
这也许,是我有生以来亲耳听到的,对“自定义”这个词最大的肯定。
高兴的一时语塞,向上翻了个白眼,回过神来发现自己那略为简陋床和书桌以及靠着的白花花的墙面,不禁开始运用习画之人的思维、在脑子里迅速打好一份宿舍小角的设计稿;掐指算算暑假工和寒假工能赚到的钱,若将宿舍小角装扮一下,也是完全可以的……
北欧风植物图案,无疑是长在我审美点上的一大元素;我心中的美,是看似有色实则有自然芬芳的美,绿植元素之外,更需要花卉、原木的点缀。黑蓝背景阔叶图案遮光帘、大型北欧风叶片图案桌垫、晨光深棕色复古式钟️、野菊干花、森系手帐胶纸……在累到呛人的军训期间,唯一欣慰的或许就是:我的宿舍一角因“自定义”而美丽起来了,每日拖曳着酸痛的腿,回到自己的一个角落,许多倦意都顿时消退。那时,“自定义”至少点亮了那段略为苦累的日子。
自定义宿舍一角但没想到的是,自此以后,“自定义”这个词,成为了我生活观的“第一要义”
“自定义”是个当代人普遍都很熟悉的词,它经常出现在每个软件的个性化设置里面,使得信息时代的人们在冰冷的电子产品上面创作一个符合自己个性的世界,锁屏壁纸的自定义、朋友圈背景的“从相册选择”、恼人的起床铃也被设置为悦耳的曲子……若无“自定义”,生活该是多么暗淡?
然而,身为一个对新事物无比慢热的现代人,这个词也是在我成年之后,才融入到我的生活里。
自幼,可能受到家人们观念的影响,潜意识里就觉得:任何事物,从简,可用,就是好。可是后来随着对绘画的热爱,毫无装饰的家里也贴上越来越多的画;现在翻看旧照片,的确觉得贴了画与之前过于简约的风格区别很大,就像是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的区别一样。只不过那时候对生活环境的布置,也只限于贴上自己画的画而已,客厅照样是一沙发一电视一茶几,饭厅照样只有一碗柜一饭桌几零食,房间照样只有一床一衣柜。越到学业压力大、挫折多的年纪,越是觉得痛苦已经如此多、生活在美好程度上也总缺点什么,好像缺的就是一种自己本应该创造而没去创造的美,好像缺的就是最表层的浪漫仪式感。
六年级下学期,升初中之前的面试,要求我们说出“给你一个空旷的房间,你如何设计”,手上提着一大袋绘画作品、底气满满的我,却,语塞了。
2020的寒假,也是以教画画的方式打寒假工。但与暑假不同的是,我这个教画画的老师很明确地多了一种“自定义”的观念。从画室的布置,我增添了巨型毛绒熊、餐厅用的实木长凳、发光的地球仪、圣诞彩带配气球;教学上,一改以往的纯素描加纯临摹式彩铅练习,更多自己的想法被加进去了,也让学生们加进了自己作画的想法,一幅画凭着感觉,它可以同时用色粉笔画、用布料、用碳粉、用墨汁、用圆珠笔,几幅毫无联系的素材可以经过你的脑筋一转弯而构成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次,我看到了孩子们更具有个性的创作,他们,也许也通过艺术,感受到“自定义”这个词的无限魅力
其中一个孩子很有想法的一幅作品
很庆幸,现在清晰地意识到了“生活其实根本没有如此暗淡如果你去自定义它”。在微博上,我开始关注各种发表室内设计专题的博主,并且在脑子里规划着如何设计房子,甚至大胆地设计出了未来房间每一寸角落,有许多极其夸张的想法:仿真树、潺潺流水、猫狗成群……甚至,想过开一间充满自然界元素、北极圈文化元素的想象力公司。当把这些看似怪异的想法用语言、文字分享出来、获得认可时,你或多或少地会觉得让生活敞亮起来并不是那么棘手的事情。
后来,通过在网上和国外电影,意识到将生活自定义化真的可以让长度有限的人生展现出最丰富的色彩,并且,也是尊重自己天性的一种体现。
伊曼努尔·康德说过:“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人生中 想做又能做的事情毕竟太有限,与其一味地想着不要做什么,还不如在想做也能做的事情上做出点个性留下点美丽,
毕竟,将生活自定义可以让你自主地决定略为有限的枯燥的生命 可以如你所愿到什么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