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凡人闲文!傅申1980。心理读书
心理咨询是如何看待抗拒的?

心理咨询是如何看待抗拒的?

作者: 一个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22-03-16 08:58 被阅读0次

    大概在去年的这时,我制作了一些视频,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但做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为什么会放弃呢?

    放弃与重启

    第1个看不到收获,数据不好,也没赚钱;第2个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我感觉看不到希望。

    当时有公司提供的稿子,还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视频制作上,每天拍摄剪辑发布,很浪费时间。

    不知不觉就放弃了,无声无息。那昨天怎么又开始做视频了呢?最近这段时间,又重新花钱学习短视频的制作。

    我觉得做老板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将来会走上这条路。那先用短视频作为自己的门店,经营自己的窗口,专门用来出售自己的时间,是个不错的尝试。

    就在昨天,停了半年多之后重新开始发视频,涨了几个粉丝,用了学过的方法,还有跟家人特意打招呼,好像数据比之前好多了。

    当我发出去这个视频时,我感觉很激动。我在经营自己的店,经营自己的事业,同时告诉身边的家人。很开心。

    我幻想着自己将来,可以凭短视频接到客户,持续稳定地做着自己的生意。不知道行不行得通,但在朝这个目标走,希望能如愿以偿。

    注意力切换

    言归正传,继续关系中的阻抗,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师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包括不按时赴约、借故迟到、早退,不认真完成咨询师安排的作业,不付或延付咨询费等。

    这种拖延、迟到、取消在心理咨询看来,是一种特别明显的阻抗。出现这种情况都是需要和来访者认真探讨的。

    其次,如果没有取消预约,但到时间不来。那这次是照常收费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我从7:49开始写作到7:59,大概这10分钟,我分神了两次。这让我感觉不太好,怎么分神这么频繁,这么浪费注意力。

    第1次是,想到我的时间账本,还没有记,原计划是一事一记,切换了一件事情后就需要记一次,但写作之前还没记,于是去记上了之后,再继续写。

    第2次分神是,我正在写时,突然看到指甲长得不齐,弧度不够完美,于是忍不住拿桌子上的指甲刀剪了两下,剪完后才想到,我在写文章。

    这是时间和注意力分配问题,在写作时,我一般要求自己全神贯注一个小时,写完后再做其他。但总控制不住注意力就跑了。

    可能我的注意力太分散了,就在刚才我又想到了关于面试的事,差点从写作软件切回到微信聊天。

    我突然感觉,写作可能用不了一个小时,实际上用一个小时。是因为我在这一个小时在写的过程中,注意力是来回切换的,是来回变的。

    一会抠手指,一会剪指甲,一会切换到微信,一会切换到其他。注意力在变化的过程中被消耗了,不断切换妨碍我的专注。

    那下次我再写文章时,要增加更多觉察。时刻提醒,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吗?写作就像在走路,要时刻对齐目标避免偏航。

    关系中的阻抗

    再一次言归正传,迟到是反应阻抗较为可靠的指标。有的来访者取消预约,或在预定时间内不来咨询,且事先不通知咨询师。

    这通常是极严重的阻抗,不赴约的动机常包括怨恨或恐惧。有时有种感觉,一件事情成不成,取决于我想让它成不成。

    比如心里不想让一件事做成,不想见一个人,那会千方百计的拖延、推辞、找各种借口。目的是让一切不顺利。

    在不顺利时,通常碰到第3个卡后,我就会选择放弃。我想让自己放弃是一件特别轻易的事,就像来访者不想见咨询师,哪怕他付了钱。

    诱惑咨询师指来访者通过引起咨询师注意其言、行、装扮等来影响心理咨询的进程,并加强自己在心理咨询中的地位,目的是为了达到控制咨询关系发展的目的。

    比如有的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兴趣,则会通过自身的刻意打扮,或大谈自己的有趣经历,来试图引起对方对自己的兴趣。

    在《扪心问诊》中,劳拉就曾对保罗表现过这种状态。我感觉,这更像一种来访感觉到失控,感觉到不安。

    于是想要做一些事来让自己更有掌控感,想把关系拉回自己熟悉的模式。或者是想通过外表来表达一些潜台词,通过外在的变化来显示内心的变化。

    在真实的咨询中,有更多的可能性。这里猜测到的可能目前是这两种。我会持续更新。

    请客、送礼也表示来访者的某种自我防御需要及其控制咨询关系的欲望。

    我曾见过两个经典的案例,一个是在《扪心问诊》中,飞行员Alex送给主角保罗一个咖啡机。好像挺贵的,超出了咨询师可以接受礼物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咨询师不会跟来访者一起吃饭,也不接受来访者的礼物。如果一个小朋友送了一张写着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这种贺卡的话,如果是我,可能会收下,这代表小朋友的心意。

    如果成年人送高档咖啡机,高档生活用品,那我100%会拒绝。因为这明显超出了咨询范畴,也是对咨访关系的一种逾越。

    另一个例子是著名咨询师去旅行,路过当地的一家餐厅吃饭,服务态度菜品质量都不太好,就是他遇到了宰客。

    他做了一件一般人看来还挺有点奇怪的事。他给了服务员一点小费。目的是通过给钱的行为,获得他跟环境跟周围人关系中的某种掌控感。

    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对个体的自我保护及对其痛苦经历的精神防御,在很多情况下咨询师对于阻抗的认识往往是心理咨询突破的开端。

    阻抗是来访者独特的配合方式,不同人的不同配合方式,都在向我做自我介绍,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喜欢别人用什么方式对待他?

    部分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咨询是如何看待抗拒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ge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