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散文想法
心理学:暴躁、狂怒、失控,面目全非的你,其实已经有了这种可怕的变

心理学:暴躁、狂怒、失控,面目全非的你,其实已经有了这种可怕的变

作者: 小路虎 | 来源:发表于2021-11-26 16:17 被阅读0次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充满戾气的人。

    总是曲解他人的意思、自带阴郁清冷的气质、用带有攻击性的言语和行动来对抗这个世界,是他们的特质。芝麻豆大的事情都能让他们暴跳如雷。

    还有些人,平时与人为善,懂得平等互助,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发一股邪火,弄得周围人手足无措,诚惶诚恐。

    人们怎么也搞不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他们受了什么刺激?

    其实,各人有各人的痛苦。这些人散发出来的暴力和负能量,有时并不是针对当事人,而是自己过不去心里的坎儿。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人总是对伤痛“念念不忘”,却总是对善意反应平淡?

    “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在研究中发现,一件坏事的影响,远超于一件好事,两者若想实现均衡,比率需要达到1:4”。

    也就是说,如果你遭遇了1件对你有负面影响的事儿,你必须同时经历4件正面事件,才能恰好抚平你心中的伤痛,打个平手。

    人的天性中,对损失的反应要远超过获得。

    因此,不少人在经历过创伤之后,心里仍然留下了疮疤,事件过去了,但伤痛却需要很长时间来愈合。

    而更深更幽微的原理,很多人想象不到,那就是,你经历过的创伤事件,早已根植在你身体中。

    只要有类似的场景、声音、气味、图像重现,你大脑中的记忆就会被“唤醒”和“激活”,让你重新经历一次创伤事件。

    相信很多人都对90年代的一部经典港剧印象深刻,它就是刑事侦缉档案,里面有一个司徒莎莎妈妈被谋杀的案子,给很多人留下了童年阴影——蝴蝶杀人案。

    来源:刑事侦缉档案蝴蝶杀人案

    莎莎妈妈的一个邻居给自己的孩子找了后妈,后妈经常打骂两个孩子,哥哥为了保护弟弟,头部着地,受了刺激,刚好后妈穿着一件带有蝴蝶图案的衣服。

    打那之后,哥哥每次见到蝴蝶图案,就会被激发内心深处的恐惧,大喊大叫,扑上去打或者杀。

    来源:刑事侦缉档案蝴蝶杀人案

    这种现象是因为大脑受到迫害后,曾经的创伤在身体内留存,以后在不经意地接触蝴蝶图案后,就会自动闪回自己被后妈虐打的经历,并再次受到刺激。

    所以,当面对充满“戾气”的人时,我们依然有抵触和害怕,但我们不会再简单粗暴地认为,他们的种种“讨厌”的表现是由于自身有道德上的亏欠、或者意志不坚定。

    表面上看,他们是因为心里不痛快,生活不如意,没有被温柔地爱过,没有被公平地对待而引发的狂怒。

    但其实,是他们的大脑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而身体又牢牢地记下了这一切。

    《身体从未忘记:心里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中说:

    “创伤后的压力反应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心理问题”,而是有生理基础的。”

    因为不懂得神经科学和精神病理学,很多人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有时会突然情绪爆发,为什么有时会阴晴不定,有时会莫名地感到压抑。

    我们会以为是自己最近太忙太累导致的大脑“短路”,或者是孤独造成的敏感多疑,甚至自责自己一时没能调整好脾气,让身边的人受了伤。

    其实,我们不该这样自责。如果你曾经受伤很深,或者受伤很多,对他人发泄不满,就是你把曾经的创伤在外人身上的一种投射。

    往内心深处寻找根源,对当今的社会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到底是哪件事情对自己造成了创伤。

    偶尔的情绪问题,可以自我调整。

    但是当我们频繁失控、当大脑不断地闪回一些创伤性事件时,就要及时完整地记录下来,真实地感受下自己的情绪,寻找一些渠道,用语言的形式向能让自己获得安全感的亲朋挚友倾诉痛苦和困扰,或者咨询心理医生。

    自助者天助也,只有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直面自己的情绪问题,才是朝解决问题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公号:路路有为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暴躁、狂怒、失控,面目全非的你,其实已经有了这种可怕的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hx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