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24日那天决定每天写一篇文章开始,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中间我不仅没有任何中断,而且发现越来越上手,越来越进入状态了。因此,我决定写下这一个多月的经验,作为一段时间以来的总结,希望给自己带来持续的动力,也希望能给其他人一点点启发。
很早就听很多人说过写作的好处,他们强调,写作不仅能提高技能,而且可以锻炼思维。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有记日记的习惯,比如曾国藩和蒋介石,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坚持写日记,他们的毅力让我无比钦佩。但我总觉得,写作是一件需要天赋和毅力的事情,似乎不适合于我。因此,我虽曾经有过定期总结或写作的想法,但总是没有付诸实施。
在跟着笑来学习以后,他对写作重要性的强调,让我再次考虑实施写作计划的必要。于是,从9月份开始,我断断续续的写了一些,包括个人的总结、日常的记录和一些感悟。但我并没有每天写一篇的想法——直到10月24日那天。当晚在看了一位新生大学同学分享的她连续写作600多天的经验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想,她如果可以,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呢?说做就做,当即写下了一篇《写作宣言》,跟自己定下了一个约定:即日起每天更新一篇文章,题材不限,字数不限,但必须日日更新。
感谢那位同学的经验分享,不仅让我开始下决心每天写作,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很多坚持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粗略估计,从10月24日至今,我平均每天写了将近1000字,内容包含个人感悟、读书笔记、日常经历和深度思考,等等。以下的几点经验总结,希望能给有志于坚持写作的同学一些启发。
关于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工具能让写作更加容易、方便,缺乏好的工具可能会成为你写作的障碍。我用的写作工具是有道云笔记,这是我从2012年底就开始用的一款工具,非常方便和好用。它最大的优点是,能自动保存并共享于多个平台,比如电脑,手机和PAD。这不仅让你的文章保存、分类和归档异常方便,而且使你的写作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
同时,有道云笔记有网页剪报和微信保存功能,能将你在网页或微信上看到的有价值的文章轻松保存下来;而且,很多知识平台,比如得到,也能将文本一键保存至你的云笔记账户,所以,它是一款非常强大的知识管理工具。用它来寻找和管理你的写作素材非常方便。
我也了解过不同的云笔记工具,比如印象笔记,有很多人青睐于它,但我觉得无论是有道还是印象,选定一款用就可以了,他们基本的功能足以满足一般写作爱好者的需求。特别提一点,有道云笔记现在集成了Markdown软件,可以轻松进行文字的排版以适应不同的发布平台,有道云笔记给人的感觉是功能越来越强大和实用了。
关于时间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每天坚持写作难度很大,就是因为时间的限制。特别是那些工作繁忙,时间经常不规律的人,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写作,似乎比较困难。这一个月里,我有过多次出差,包括一次出国和一次展会,都是占用大量时间,且作息非常不规律的,但我并没有因此中断写作。因此,我觉得有句话说得有道理:
时间就像乳沟,挤挤总会有的。
这里我必须承认,之所以能在工作时间不规律的情况下坚持更新,主要是得益于有道云笔记的帮助。一般情况下,我会选择在家里的笔记本上进行写作,敲击键盘上毕竟更有效率。但同时,在无法抽出一定时间在笔记本上写作的时候,我会选择在手机里的有道云笔记上进行更新。有的人可能不太习惯在手机上敲击大段文字,但实际上智能输入法和有道云笔记手机客户端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的,只要习惯了并不会觉得有太多限制。
我尝试过早晨、晚间和中午休息时间进行写作,主要是看哪个空闲的时段可以拿来用在写作上,这个可以灵活安排。如果时间比较规律,定下一个固定的时段也可以。早晨起来,不假思索开始写作;白天如果想到了什么好的话题,也可以晚间写作;如果确定一天都会有比较紧凑的工作安排,那就利用任何空闲在手机上进行写作。总之,时间是你自己的,只要每天将一部分用在刷朋友圈、闲逛、发呆和闲聊的时间分配到写作上,就可以轻松搞定。
关于题材
每天都要写一篇,都写些什么,有那么多东西可写吗?这也是我开始写作时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刚开始几天,我需要刻意去想今天写什么,思索话题确实花一点时间。如果没有特别的话题,我就记录昨天或今天发生的事,写下来以后,也会发现那些事记下来也是很有价值的,也有可能带给你平时不太能想到的思考和角度。
如果你确实不知道该写什么,有个方法就是:不要刻意去想,坐下来开始写就是,比如:我现在坐在电脑前,脑子一片空白......你写着写着就发现话题来了,想法来了,思路来了。这是很多人提到的方法,确实是管用的一个方法。
我发现坚持两周下来,有什么可写就已经不再是问题了,问题是,我想写什么。因为,你既然已经开始写作,你有意无意都会将所看、所想、所读,放到你的写作可能性里。也许是和别人探讨的一个话题,也许是路上突然蹦出的一个灵感,也许是读书时发现的一个有趣话题。
一切你觉得可以、可能作为写作话题的东西,都可以随时记录在你的云笔记里。
所以我说,一段时间后,你要做的可能就是选择到底写什么了。
得到里的订阅专栏,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来源,比如精英日课、硅谷来信。我有很多篇都是在看了他们的文章后,写就的, 比如他们论述的一个话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或者里面的某个观点激发了我的灵感。
关于输入
正如朱熹的诗句所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作是一个输入、加工和输出的过程,如果没有持续的输入,你大脑里那点存货很快就用完了。所以,即使你保存了这样那样的话题,如果没有持续的输入,你也无法将这些话题写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写着写着就不愿再写了,因为他们确实没东西可写。所以,持续的输入是长期写作的前提。我觉得可以将输入大致分为知识和素材两类:知识是观点、概念、思维模式等等;素材是支撑这些观点、概念和思维的例子、数据、名言等等。当然,这种分类并不是严谨的,因为一个名言可能就是一个观点,一个概念可能就是靠例子讲清楚的。
输入的来源可以多种多样,读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输入来源,一些好的微信文章和专栏节目也是好的输入来源。
如果没有写作的目的,不管是书还是文章,你可能读过、看过就完了。但当写作成了你的日常之后,你会有意识的管理你读的书、文章和资讯,让它们成为你输入的一部分。
三毛曾说一段很有名的话: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曾经我相当怀疑这段话,总觉得她是骗人的。现在,我觉得她没有,因为我意识到这里的关键是,她是个作家。她是有通过写作将她读的书转换为她的气质的。所以仅仅去读是不够的,读完再写才是关键。
关于连接
在这里,罗胖讲的“连接”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到他的读书方法的时候说,
每次读完一本书都要写点心得,哪怕就是一个句子,为的就是让这本书跟自己的既有知识网络产生连接。
事实上,我发现“连接”这个关键词有着神奇的魔力,它在你知识网络的构建中起着点石成金的作用。
为什么有的人有思想、有学识、有深度、有广度,就是因为他大脑里已经有了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知识网络。如果没有“连接”,不能形成网络,你堆砌再多的书和知识,都只能是一块块砖头,而不能建成大厦。这里,”连接“就是构建网络的关键词,就是建造大厦的钢筋、水泥。因此,每当你读到或学到一个知识、概念、方法,“连接”它们成为你知识的一部分;每当你看到一个有用的例子、数据或名言警句,“连接”它们成为你知识的一部分。
保存到你的有道云笔记是一个“连接”的方法,但那只是弱连接。
强“连接”是什么?是写作,写到你的文章里去!
如果你输入久了,连接久了,你的知识就会成为体系,你的思考就越来越锐利,终有一天你一定会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网络,你也一定能成为你现在羡慕的那些牛人中的一个。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啊。
展望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当我回看这一个月的写作成果,感到的是一种小小的满足和成就。但我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前路漫漫,会有不断的挑战和困难需要去面对和克服,但也有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去发现。总之,既然开始了,就不再停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