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选题是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第一件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做,并且能做出成果的课题,是很多初做课题或者已经做过课题的老师最关心的环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选题无非就是两个问题:第一课题从哪里来?第二:课题怎么去表达。
一、课题从哪里来?
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可以从教育理论和实践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所以把握问题的来源,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才能确立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常见的选题一般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炼,聚焦日常教学中的教学问题,即我们的实践性问题。
1.实践性问题
很多问题来源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例如教学设计、班级建设、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社团开展、作业设计、教研活动、学校管理、校本课程等角度选题。通过反思困惑、日常观察、经验总结、碰撞争论、学科交叉、书籍杂志等进行提炼。
(1)问题在教学设计中
一线教师在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可以从教学目标,情境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作业设计和布置等角度进行研究。
如:教学目标的表征研究,大单元教学中情景设计研究,课堂教学中活动多样化研究,作业设计的功能性研究等。
(2)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教师产生问题最多的场所,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学生课堂情绪的调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等角度进行研究。
例如:项目式教学中问题预设的研究,学生情绪对课堂效果影响的研究。
(3)问题在争论碰撞中
像学业负担,课外补课,学业质量,实践活动等话题,在不断的碰撞争论中得到不同的观点,将这些观点整理出来提炼成要做的选题的一些思路做研究。
例如:双减政策前后一线城市学业负担重的调查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学习质量评价研究,学科实践活动开展有效性研究。
(4)问题在学科交叉中
不仅仅是知识类学科之间的跨越,从跨学科视野,从心理健康与各个学科融合,技术融合各个学科等角度选题。
例如:跨学科视野中的
技术融合,心理健康
江苏省教育厅董林涛主任说过,所有的课题研究都要根植于教学实践中,那么对于一些大而宽泛的课题要逐步分解到教学实践中。例如要研究新课程评价问题,评价范围太大,可以先聚焦到纸笔测试,纸笔测试也有多种形式,可以转化聚焦到终结性纸笔测试,但是终结性纸笔测试也涉及到命题,组织,发布,应用等,我们就选择命题这个关键词,可以研究命题的表征形式研究,这样就顺理成章的聚焦到了教育实践中了。
教师不仅要关注教育实践问题,还要关注教育政策的方向性问题,尤其是教育管理者更加关注方向性问题。
2.方向性问题的选题
钱学森的时代之问,引发了很多教育者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年国家陆续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学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中,都有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要五育并举,要强化对素质的培养,要我们的教学方式中提倡情境化,项目化,活动化,综合性等,这些都是选题的来源。
例如立德树人可以通过课程开发,学科育人等角度进行选题。
课程开发《“五育融合”视域下家政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学科育人《学科育人视角下初中数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过程育人:《国家认同取向的高质量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方向性中的教学改革,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方式,作业设计,环境建构等角度选题。
学习方式:《指向实践利益培育的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的研究》《五育融合背景下乡村儿童田野学习深化研究》
作业设计:《指向实践育人的小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研究》
环境建构:《基于五育融合的儿童友善学校生态场建构研究》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也成了一种方向,可以从数字化融合,数字化助力等角度进行选题。
例如《数字赋能小学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指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人工智能教学策略研究》《多模态大数据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活动设计与评价研究》
课题研究是为了不仅为了解决政策的方向性问题,也具有总结教育实践问题的功能,还有面对社会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进行导向性功能。
3.导向性问题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像教育公平问题是热点问题,双减政策是难点问题,心理健康则是痛点问题。
从热点,难点,痛点找到问题进行选题,做深入研究,也是做课题研究的一种社会责任。
教育公平问题,择校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调查研究的方式去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可以从我们怎么样支持乡村教师发展来实现我们的均衡发展,乡村振兴和乡村一体化的建设问题。
例如:
调查研究:《教育公平视野下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
教师发展:《新时代乡村教师发展知识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教研转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下农村小微学校教研转型研究》
办学模式:《集团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团队发展动能的增强机制研究》
例如,一些难点问题像双减政策是当今的一个难点问题,怎么样给学生减负?我们可以从策略,方法的角度提出我们的想法,也可以从技术的角度来支持我们的课后服务
关注政策:《双减背景下“小先生制”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关注技术:《双减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支持课后服务的模式构建及行动研究》
关注评价:《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课后服务多元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关注教师:《双减背景下教师负担的新形态与治理路径研究》
关注家长:《家长对教育双减政策的反应及引导研究》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痛点问题,比如说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策略的层面上去发现有问题的孩子,怎么去发现,怎么去干预,怎么去预防,怎么去关注一种家校社协同培育的一种机制,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干预,还要关注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例如关注策略:《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研究》
关注机制《学生心理健康的家校社协同培育路径研究》
关注方法:《“叙事疗法”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实践研究》
关注教师:《学前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行动研究》
从实践性,方向性和导向性上进行选题,在选择时还要关注真实性,创新性,价值性。
真实性就是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揭示事物真相的问题是符合事实的问题。
创新性则是提出问题之后,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找到了我们要研究的新的发展,找到了新的规律,新的做法。
价值性是指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在实际的应用中有没有借鉴性。所以在选题的过程之中,要注意从三个维度,三个层面逐步的缩小它的范围,形成具有真实性的,创新性的,价值性形式一个选题。
那么有了选题之后,如何表达它呢。
二、选题如何表达
选择了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并不等于我们确定了研究的课题,课题要有一个名称需要对课题的名称做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所以课题的名称非常重要,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关注的
一理清概念,因为课题是一个有具体确定含义的问题,所以要把课题当中存在着的特定概念关键词进行解释或者定义要把这个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都要解释清楚,避免产生歧义。
例如,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这里边有两三个关键词,第一,网络教研,第二,学习共同体。第三,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要揭示课题当中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网络教研是怎么组成的,并说清楚网络教研下的学习共同体是如何构建和运营的通过网络教研下的学习共同体,如何能够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你听了这些核心概念的意义之后,课题研究就有了比较精准的研究方向。
三我们要选择一种合理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取会影响到我们研究的结果。
有了这些要素的剖析,就可以对课题进行命名了。课题命名的时候,一般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研究对象,目标范围,内容,方法等例如,评审专家一看就知道目标和研究对象以及所研究的范围课题当中表达要表达出这样的一种结构让人家一看就明白主题是什么方向是什么?
我们在命名的时候还要注意到一些细节,例如范围不能太大,不能太多,概念之间要有逻辑性,一旦概念多了,相互之间的逻辑就比较难找到。
还要注意规范性表述当中一般不生造词,用陈述的方式,不用反问,不用提问,尽可能用简约的,尽量不要用阿拉阿伯数字,如果用到了阿拉伯数字,一定要在核心概念里解释清楚,一般来说课题的名称不超过20个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