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物质的渴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贪婪的本性致使我们衣食无忧之后渴望着大富大贵,大富大贵之后还渴望着家财万贯。
贪婪是本性,而克制便是诗人。
关于初高中课里课外所学到的文学篇章其实是对那个年纪最好的熏陶,人生不能缺少物质,但大部分人缺少的是美,是对艺术的欣赏,是对纯粹文学最本质感动,阅尽繁花似锦,方知少年可贵。
网上有一种言论,读书一定要带着目的性的读书,要功利性的读书,纯粹的文学作品对自己没有一点帮助,列出的书单从《人性的弱点》到《方与圆》,从《羊皮卷》到《厚黑学》,从《社会性动物》到《博弈论》。
诚然,我们可以从这些书上学到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揣摩他人,如何伪装自己,如何在这个社会生活得更好,可独独学不会如何塑造一个高尚纯粹的灵魂。
你读再多也无法理解海子自杀是偏执也是纯粹,徐志摩风流是本性也是纯粹,洛神命运的曲折是苦难也是纯粹,陆游的悲愤,李白的洒脱、李清照半生烟雨半生晴,李煜江山可失诗情不消。
纯粹的人往往与世俗隔着一条银河,别人看不见他们,他们也不愿下来。
“灯红酒绿”,真正理解这个词一定要经过年岁的沉淀,年少时为喜欢的女子脸红,后来喜欢脸红的女子,年少时愿意在河边喝茶、在奶茶店聊天,后来爱上了KTV的喧嚣、白酒的辛辣。
习惯了放肆的嗨,就会忘掉单纯的笑,习惯了带上面具,就会以为那是真实的自己,我们可能自己都忘了,有多久没有安静的读一段诗,看一本书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是什么,山珍海味,珍馐罗缎,雕车,异性,还有别人的羡慕。
一生,我们都在追求这些,作为群居性动物的我们也离不开这些,而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我们不仅仅会展示自己漂亮的羽毛,发达的肌肉,锋利的牙齿,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拥有一个孤独或热烈的灵魂。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孤独的尽头是诗,热烈的尽头是文
诗文便是我们对极致情感的表述,于是作家便成了特立独行的一群人,成了偏执的代名词。
可,如何能不偏执?叔本华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世上所有的判断只符合大部分人的标准,而有的人,注定孤芳自赏。
孤勇者格格不入,庸俗者左右逢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