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周五的晚上,距离母亲节还有二天。当我在儿子班上博客看到,老师布置孩子写母亲的作文时,我脱口说了句:我也想写篇文章送给母亲。可这些天为了赶货,不仅白天转个不停晚上也加班到深夜,一直没有写。今天终于松了口气的我,提起了笔也来写写我的母亲。
母亲是个善良热于助人的人。
80年代初家乡常常会来些真正讨饭的叫化子。手中拿个碗,身上背着包,挨家挨户乞讨。那是大家都吃不饱饭的年代,村里很多邻居每次看到这样的叫化子,都会厌恶地抱怨几句。但母亲,只要看到这样的人都会热情“招待”,永远不让那些人失望。有时,父母外出去干农活家里的门是锁着,那些叫化子错过了我们家。母亲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看到对方空空的碗会叫那些人返回来,再给他们装上满满一碗米饭。
母亲是个孝顺的人。
小时候家里每次杀鸡或者好不容易买了什么好吃的,母亲总是最先盛出来,叫我和大弟端去送给爷爷奶奶先吃,有时就是她自己亲自送去。我们家住在村庄最后面,爷爷奶奶住在村前面,常常端着各种食物穿过村庄送到爷爷奶奶家成了我长大后一段深深的记忆。村里那时还有几个没亲人的“五保户”,母亲也常常给他们送各种吃的。
母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
刚分田到户那时,家中分到的田地不多,母亲就到附近的山上开垦荒地,种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她常常凭着一双巧手,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各样好吃的,她能做出几十种不同花样的糍粑。每次端去给爷爷奶奶吃时,奶奶总高兴地张大嘴巴露出满脸的笑容不停地夸母亲。母亲的能干还体现在打理家务上,虽说是乡下农村,但母亲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打扫得非常干净!家中的木制餐桌和木门,凳子这些,用了几十年看上去还是光洁明亮!
母亲还是个非常勇敢的人。
她18岁嫁给爸爸,刚结婚那会,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上面还有个70多岁的老祖母。老祖母才刚刚生下爷爷,祖父就去世了!从20多岁开始守寡,把爷爷养大吃了不少苦。如今看到爷爷生了6个孙子孙女一个大家庭,儿孙满堂的非常开心。但那是个贫困吃不饱的年代,老祖母性格非常能干而强势,又非常爱她的孙子孙女们。
母亲才刚刚嫁过来,也许祖母觉得母亲还是个“外人”。吃饭时母亲没吃饱,正打算再去盛饭,祖母按住锅盖不准母亲盛饭。后来父母搬出去单独住了,祖母还常曾吃饭时过去看,有次看到母亲碗里的是白米饭,父亲碗里的是玉米拌饭,于是大骂母亲。说母亲只顾自己吃好的,说父亲就吃差的。父亲赶紧说,母亲是先把玉米饭吃了把白米饭留在后面吃,父亲则是把玉米和白米饭掺杂在一起吃……
可见,那时的母亲不知她内心经受了多少委屈?!
就这样过了二年,母亲终于受不了了,她要离婚!
那个年代还没有离婚这个词,但母亲坚决要离婚。她跑去离家30多里远的县城,去法院要求离婚。这下子,可把爷爷奶奶吓坏了!爷爷连夜赶去县城,找到在县城公安局上班的一个远房亲戚帮忙,叮嘱千万不能判离婚,也说了很多好话才又把母亲叫回来。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次折腾,爷爷奶奶还有祖母从心里上不把母亲当外人了。三年后,母亲生下了我。那一年,父亲26岁,母亲23岁,那一年他们结婚了整整5个年头终于做了父亲和母亲。
母亲说,自从生下了我,她当了母亲后就再也没想过离婚这样的事了。她真的是全身心地爱着这个家,全身心的爱着我们。
上小学时,我们每天早上6点40去学校上晨读课,7点半放学回家吃早餐,然后再去上课。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起床后不吃早餐就上学去了。但母亲每天很早就起床做早餐,让我和大弟吃了早餐再去上学,无论春夏秋冬,都是这样。母亲说,上学很辛苦,特别是冬天那么寒冷的天气,吃碗热呼呼的稀饭再去上学就温暖了……
母亲那份温暖的早餐,不仅温暖了我整个上学童年时代,也温暖了我几十年。出校门后,一个人在外漂泊了很多年,从深圳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广州,再从广州到海南。从单身一人,到结婚再到我也做了母亲,那份温暖至今想起仍然让我热泪盈眶……
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位母亲。这句话我坚信了很多很多年,直到后来,我猛然发现,伟大的母亲原来是种职业,这世间存在着许许多多如我的母亲这样伟大的母亲!
前些天,读了本书《母亲的羁绊》。也许是因为这本书,也许是因为近期对心灵成长的学习探索,让我对母亲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和理解。
细细想来,母亲虽没有书中所说的那些众多的自恋心理,但她对我各方面的成长依然是有很大的影响。
“别人都说,女儿比儿子好养,可我们家最难养的是女儿。”这是我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当年父母结婚5年后才生下我,尽管那是重男轻女的农村时代,但那时也没实行计划生育,所以我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很多欢乐。特别是父亲,常常深夜醒来或睡不着时,哪怕我睡着了也要点着煤油灯看着我。久而久之,晚上看不到灯我就大哭。
母亲一直怪父亲,说我爱哭的性格是父亲那时造成的。小时候我不但爱哭,而且声音大得吓人!那种“惊天动地的哭声”不但让白天忙碌的父母无计可施,而且吵得附近的邻家很烦。而且,那种爱哭的性格到我很大都没有改变。后来每每想到这些,内心对母亲有种深深的内疚感,觉得自己小时候给父母添乱了……
曾经参与过一个心理机构的讨论,主题是“妈妈做过哪件事最戳我的泪点?”我那天静下来思考,跃进记忆的是我大概6岁左右的一个画面:爸爸不在家,我不知为了什么事在哭,可妈妈就是不理我。妈妈在家里忙碌着,她走到哪我就哭着跟到哪,妈妈也不回应我,脸上不悦的表情继续忙碌着。妈妈在厨房做饭,我就坐在厨房的凳子上哭,越哭越伤心一直哭个不停……饭熟了,妈妈和弟弟坐在餐桌前吃饭,估计是长期爱哭的性格让那天忙碌的母亲很烦了,而且她又不是那种对子女大喊大叫的人,干脆就让我哭不理我算了,而且哭就不叫我吃饭。估计后来经不住肚子饿的折腾,我才停止哭再去端碗吃饭的……
也就是那天心理机构的这个讨论,我想到这些止不住又大哭了很久,似乎又变回了儿时那个无助爱哭的我。
也许就是因为小时爱哭的性格吧,长大后我想不起自己有在母亲面前撒过娇的记忆,很小时我晚上就去随奶奶一起睡。小时面对母亲,也不如在父亲面前那样说话随便。直到我真正做母亲后,才对母亲又加多了几分理解和体贴。
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很不自信。曾经在一个几百人的会场中,当主持人问有哪些人内心觉得不自信的?我第一个冲上台。我这表现让很多人惊讶!很多在场的人都说,我怎么看也不象我所描述那样的不自信。可我那时真的是非常不自信,而且还很自卑。后来我在想,也许就是缘于儿时的母亲太能干了,小时候我扫地她说我扫不干净,说我做事又慢,年纪轻轻怎么象我奶奶那么拖拉?有次我放声唱歌,她又说我唱歌跑调了,直到现在我也不敢在众人面前大声唱歌,觉得自己唱不好。前几天我一个人在家,突然想大声唱歌,唱着唱着觉得不错,赶紧发语音发在家庭群。先生和儿子在外面听到我的歌声,说怎么唱得比平时好听,差点都听不出来了。
小时候,我们学校就在村庄对面。每次下课后,我与同学们打闹追逐做各种游戏时,母亲只要看到我的身影,会传来她远处的声音:别摔跤了。她总在家叮嘱我在外注意安全,千万别摔到哪里破相了就不好。所以,即便是在学校只要听到她的声音,赶紧停下来。也许,就是因为这样,长大后的我总是有些放不开,有时会过于拘谨且不合群。
母亲还有一个优势我没遗传,就是她的美貌。
记得我刚从学校出来去市里的姑姑家,几年没看到我的姑姑仔细把我打量一番,有些失望地看着我说:你怎么就一点都长得不象你的母亲呢?你母亲皮肤那么白,头发那么黑又那么密。可你,这么少一头黄黄的头发,又黑又瘦。还有一次,我20多岁那年从上海回到家中过年,家里来了个远房亲戚。她也毫不顾忌大声对我说:你可没有你妈年轻时漂亮啊!我曾经问过爸爸和奶奶:“妈妈年轻时是不是很漂亮?”爸爸听我这么问,笑了。奶奶回答我说是。
好在,从小到大我从来没为自己的外表自卑过。每次别人说我不如母亲漂亮时,我都很坦然回一句:因为我长得象我爸!也许,与妈妈的美貌相比,我更喜欢爸爸身上的那份智慧吧。
写到这里,我站起身来,走到电话机前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接通电话母亲的第一句永远都是问我的情况,家人和儿子的情况以及各种叮嘱。当我问起她和父亲时,就会叫我们不必为他们担心,他们在家一切都很好。说她之前的胃病,这些年吃了我帮她买的产品如今每天能正常吃饭了,只是就心疼我花了那么多钱……我常常就那样静静地在电话中听她说话,并告诉她花不了多少钱的,只管放心吃就好了。我关心母亲这几年常关节痛,她说大弟小弟和二个弟媳都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产品,只要坚持用也没事的,人老了有点毛病也是正常的。
父母之前在三亚住过几年,在老家县城也住过几年,可最后还是觉得老家农村好,近几年住在老家。想到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的,很久没回去看父母了,觉得父母其实很孤单。可每次我只要稍微在这些方面说几句,母亲就说孩子长大就是要离开父母才好,留在身边就没出息……
小时候,母亲从不让我做家务,说要让我好好读书,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不爱做家务懒得动手的习惯。可如今,我就是想回去帮妈妈做家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记得那时,村里的四叔见我什么农活都不做,提醒我要学会劳动。母亲听了,很不悦叔叔的观点,而且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我。
母亲小时候仅上过三年学,而且还是抱着一个双胞胎弟弟去上学的。也许就是因为自己没读书,所以母亲希望我努力读书,包揽家里一切农活,想让我长大后离开山区做个读书人……
很遗憾,长大后的我,也没做个读书人。
听着母亲的各种叮嘱,挂了电话。我又重新坐下来写后面的文字,想想母亲这一生,吃了很多很多苦!为家庭为子女操了不少心。曾经美丽的母亲,如今也找不到一丝美丽的痕迹了。但她永远竭尽全力为家庭付出,无怨无悔。
此时此刻我在想:如果世间真有来生转世之说,下辈子我愿意做母亲的母亲。我愿意用余生的岁月,来修炼自己来完善我做母亲的资格,等来世她做我的女儿时,我也竭尽全力来呵护她,保护她,爱她。给她快乐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让她做个真正快乐幸福的女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