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927212/9cf907c578158211.jpeg)
曾经或者现在,你有没有因为自己的体重而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是"不好看的"?
01
电视上纤瘦的模特或者明星代言的减肥药,减肥茶,微博上关注量很高的减肥食谱,影视剧中女演员"盈盈一握"的腰身,标题为"如何在一个月内减重10斤"的小视频,就连明星稍微胖一点,也难逃大众法眼,称其为"形象崩坏",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媒介都会潜移默化地暗示我们,瘦是美的,"看起来是否优雅?""穿衣是否好看?"所有的关于"看起来好看"的衡量标准大多是建立在一个人外在形体上的。
对自身形象,体态的苛刻要求,是让自己更快乐了,还是会更难过?对胖瘦的在意,是否会让自己在面对食物是下意识的想到自己的身材,以媒介为寄生平台的主流社会审美导向,全都在指向一点,偏瘦一点的身材,看起来似乎更加精致。
02
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知道了大众对于美丑的基本判断的标准之后,我都在困惑一个问题"我是不是看起来很胖?"紧接着就是"我是不是应该减肥?"
青春期最胖的时候,长期的不良的走路姿势以及坐姿让我看起来不那么轻盈,尤其是被包裹在肥大的校服里。青春偶像剧的戏码毫无意外的不会出现在我身边,陪伴我的永远是沉闷的校服和同样沉闷的自行车。
以现在眼光来看那时的自己并不胖,但却因为别人认为的"胖",所以无端受过嘲讽,来自身边某个男同学不那么善意,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话语。以及看到身边"形象"好的同学是如何用粗俗的话语去形容一个看起来比较胖的女生的。
从小时候开始,大多数时候是活在他人的评判标准下的。别人的评判标准,却让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不完美"的,苦恼看起来并不纤瘦的身体,并试图去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到的观念逐渐多元,成年之后发现,并不是"瘦了"就是美,也并不是瘦了才会充满自信地去面对这个世界。真正的美与自信并不完全建立在胖还是瘦上。
03
曾见过身材比常人大一点,但是博学多识的人,引经据典,谈话往往切中要点,让人觉得茅塞顿开,整个人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也曾见过成长过程中,因为治疗疾病,需要使用激素,导致体重增加,但穿衣好看,化妆好看的女孩,她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哪种风格的服装,也知道自己适合哪个色号的口红和眉笔,对于审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了解自己比单纯的觉得自己胖重要多了,前者意味着能让自己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慢慢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后者却带着一种粗暴的否定。
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发现自己独特的美,接受并悦纳它,不去损伤它,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做一些运动,锻炼肌肉,锻炼形体,使腰背挺直,变得更有力量感(至少拎一大袋东西上六楼不觉得累),拥有胖但更加健康的身体。可以减肥,前提是不用极端的方式,也可以不减肥,这些全凭自己的喜好。
04
严歌苓曾在《读书与美丽》中写道:
"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
一双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丽。
一副不够标志得面容,可以有可爱的神态,
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仪态举止。
这都在于一个灵魂的丰富与坦荡。"
是否是美的,不是别人说了算的,建立自己关于美的评判体系比遵循别人的评判标准会让自己舒服的多。别人怎么去定义你不重要,关键是你怎么定义你自己。无论胖瘦其实都是自己的事。
外在形象的优越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自信,但更为强大的自信是建立在充实的自我,更有价值的自我以及对某项事物的精进中,这样的自信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无法动摇的。
我们离社会真正的宽容还很远,无法真正避免肥胖歧视,行着审美歧视的行为却是评价的幌子。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很多关于自己的认知评价都是在不断与身边的人的交流接触中碰撞产生的,很难做到完全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比起这些在意,更可取的是对自身的接纳。
记得黄永玉先生在《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中说: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太阳下的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要更加喜欢自己呀,请大声无愧的称赞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