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汤阴县城北4公里处,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旅游景点,叫羑里(yǒu lǐ)城。
别看这两个字读起来别扭,在中国历史,特别是文化史上,却赫赫有名:300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商王朝的监狱,囚禁过一位伟人:周文王姬昌(姬昌,姬姓,周氏,名昌。按照周朝的礼仪,称呼一个男子,应该用“氏+名”,所以事实上他应该叫“周昌”。本文暂从习惯叫法)。
按照通常史料说法,西伯侯姬昌治理有方,势力逐渐坐大。商纣王听信馋言,怀疑姬昌谋反,于是把他囚禁在羑里。姬昌在狱中发奋,推演出《周易》来。
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鸡汤案例,“西伯拘而演《周易》”,鼓舞了司马迁写完《史记》。后人为纪念此事,就在羑里旧址上建了一座文王庙。
文王庙坐北面南,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共计有正殿5间、 演易台2间、山门3间、演易坊1座。坊后有“周文王羑里城”明代石碑1通,左侧有“禹碑”,名“岣嵝文碑”,系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立,字形古怪离奇。又有“八卦碑”,为明代刻石;右侧有乾隆御书碑,上刻草书谒文王祠诗一首。
其后为演易台,台高13米,墙厚1米。
古人建景点,往往应景而建。不过近年来考古发现,演易台下确实是个古老的文化遗址,从龙山文化到殷商文化,都有遗存。可见,在商朝以前,这里确实是先民活动的地方。
周文王为何被拘禁在此?这还要从羑里北边不远的殷墟说起。
一、商朝是野蛮“食人族”,周族曾为商朝提供“食材”——人牲
1、商王朝野蛮程度令人惊诧
羑里往北不远就是安阳市,安阳市北郊有著名的殷墟。殷墟考古发掘揭示,商王朝是一个非常野蛮的民族。
商人相信,上帝和祖先神灵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祸福,要好好祭祀他们。异族人的血肉则是奉献给上帝和祖先的最好礼物,所以他们祭祀一定要用人,这些人被称作“人牲”。
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人用活人献祭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卯”祭,这个字是人或牲畜被掏空内脏之后,对半剖开悬挂的形状,如同今天屠宰流水线上悬挂的猪羊。
其他献祭方式还有:奉献人牲的内脏、鲜血、头颅。加工人牲方法有烧烤、滚汤炖烂、风干成腊肉等等,都有专门的甲骨文字。——这些加工食物的方法,与日常饮食所用一样,因为他们就是奉献给神灵的饮食。
神明享用祭品时,也对祭品施加了祝福。所以典礼结束之后,献祭者将分享祭品。人牲呢?当然也被分享了。就是说,商朝人,特别是上层社会,就是一伙食人族。
这并非只有考古证据。历史文献记载,对纣王有异心的一些小国君如“鬼侯”“鄂侯”等,都被做成了肉干,分赐给其他邦君为食。
在殷墟,我们还可以看到商朝人用人做殉葬实例。一个个活人,被摆成坐姿埋在地下。
如果不是有考古发掘,仅从史料上看,上面所说的杀人制成肉干分而食之,可能只是表达商王愤怒的偶尔做法。但考古发掘说明,这不是偶然事件:商朝就是一个野蛮的食人族。
但为什么后世史料,特别是周朝的史料,对此只字不提呢?商人吃人,周人是知道的。周人建立周朝,不是正可以借此事谴责商朝,论证自己的合法性吗?
——那是因为,周人自己就是这些罪恶的参与者!
2、周族竟然是商朝的“猎人”
周族最初生活在陕西北部的深山之中,和野蛮民族羌人没什么区别。他们形成部族后,才给自己冠以“姬”姓,而把周围其他部族称为“姜”姓——姜子牙就是来源于这些部族。
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一代人,周族才有了比较可靠的记载。古公亶父带着族人迁出深山,来到渭河平原,开始进行农业垦殖。
古公亶父带给周族的最大变化,是他投靠强大的商王朝,成为商王朝在西部边远地区的统治代理人。他们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为商朝提供羌族人牲。——这是被后来周人刻意掩埋、忘却的历史,但出土甲骨文泄露了一点信息。
商王室祭祀用的人牲主要来源于羌人。根据甲骨文的记载,羌人占了祭祀被杀者的一大半。
周族本没有文字,甲骨文的“周”字是商人所造。商人对杀人献祭有一个专门的动词:“用”。大量甲骨文记载,商王“用”羌人男女和牛羊奉献神灵。
甲骨文中的“周”,是“用”和“口”两个字的合写。《说文解字》对“周”字的解释也是“从用、从口”。就是说,在商人眼里,“周”族就是缴纳供“用”人口的!
古公亶父和周人的这种行为,是对家乡族人的无耻背叛。但靠着捕猎羌人,周族成为商朝在西方代理人,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有锋利的铜兵器可以帮助他们捕获猎物;商人马拉战车的军事技术,可能也在这个时候输入了周族。
这一点,不由叫人想起欧洲殖民者是如何从非洲捕捉黑奴的:很多时候,欧洲人不是自己去捉人,而是挑拨部落之间的冲突,利用一些小恩小惠让黑人去捉黑人!
有时候,最危险的不是公开的敌人,而是怀有贪婪之心的同类。
二、周文王被囚的真正原因:《周易》透露“不臣之心”,招来横祸
1、周族与东方联姻,得到当时“高科技”产品:占卜术
古公亶父以来三代人,近百年时间里,都在努力趋附商朝。按照传统婚俗,周族首领应当迎娶姜姓的夫人,但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孙子周昌都是从东方迎娶夫人。
周族宣称这两位夫人都是商人,甚至是商王之女。但据《孔子大历史》一书作者李硕的考证,商人的姓是“子”,而季历和周昌的两位夫人,分别姓“任”和“姒”,她们只是来自臣服殷商的外围小国而已。不过任、姒两位夫人的母国,比周人先进的多,后世诗歌中充满了对她们的颂声,称她们为“大任”“大姒”。
两代东方新娘给周族上层带来了东方文化,最“先进”的当属甲骨占卜之术。它融合文字、占算和沟通鬼神的通灵术于一身,商人发挥到了极致。
其中,对卜骨烧灼纹路进行解读和运算的部分属于“八卦”。周文王老年时,痴迷于东方神秘运算技术。
由此,周人和古中国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2、周昌对八卦的改造招致商王怀疑
据后世传说,周文王在被囚禁羑里期间,将八卦推衍为六十四卦。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来历,但他接触和演算八卦肯定更早。
可以想象,当老年周文王对“八卦”发生兴趣后,肯定对占卜师软硬兼施使用了各种手段,终于迫使他们交待出卦象运算原理。
据李硕《孔子大历史》一书的考证,现存《周易》中的《彖辞》部分,据说就是文王周昌所作,其中有些语言确实显露出不臣之心,比如“宜建侯”“履帝位”“建侯行师”这类语言,已经明显超出了臣子本分,充满反逆杀机(屯、履、豫卦)。
沉溺在卦象演算中的周文王忽视了一点:他求教的占卜师来自商人控制的东方,他们和故乡的同行有密切联系。周文王的不臣之心,很有可能通过占卜师的通信渠道传向殷都,而商朝占卜官又是商王的心腹。
于是,商朝军队带走了周文王,并且是在没有发生战斗的情况下带走的。带到商都后,周文王就被关押在羑里。
三、“兔儿冢”:周文王吃下长子的肉,才打消纣王的怀疑
据史籍记载,周文王长子伯邑考到殷都之后,被商纣王处死且做成了肉酱,并送给周文王,据说是考验他是不是圣人。
周文王也知道对方的用意,所以忍痛吃掉了儿子的肉,获得信任并被释放。——在商朝使者离开后,他把儿子的肉吐出来,再埋起来,后来这个地方就建起一座伯邑考的坟墓,俗称“吐儿冢”。时间长了,讹传为“兔儿冢”。
这似乎是野史杂谈,但根据殷墟的考古发现和甲骨文献,我们知道,吃人肉这种事对于商朝人来说是小事一桩。或者,商朝人根本就没有隐瞒送来的就是伯邑考的肉这一事实,就是要看看周文王——你服不服?
吃下去,就意味着彻底服了,于是周文王重获自由。商纣王对他的悔过非常满意,竟授予他“西伯”身份,让他代表商朝管理更大范围的西方事务。
周文王被囚禁了七年。在漫长而又无聊的囚禁生涯中,他只能靠摆弄周易解闷,我们不知道八卦演为六十四卦的工作是不是就在这期间完成,但出狱回到故乡之后,又经过一些年的努力工作,后世卦师们衣食之源——《周易》产生了。
四、羑里之囚,影响深远
周族人在这次大事变中,一方面非常屈辱和惨痛地失去了一个王子,这血海深仇必须要报复。另一方面,周文王父子们的殷都之行,也有机会面对面观察、了解商朝社会。
消除距离,也就消除了恐惧。周文王父子应该在殷都发现商朝人也是普通人,内部乱糟糟,外部也是疲于东方的征战。放周文王回去,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不想东西两面作战。周族人从此有信心、有决心推翻商朝。
从殷都返回之后,周文王又活了九年。他的身体还算康健,记忆力却迅速下降。后来周人史诗说他“不知不识,顺帝之则”,其实是得了老年痴呆症。他在最后几年中,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借着商纣王授予的“西伯”头衔,拉拢、团结周边羌人等部族,获得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羌人同盟军的支持。对不愿服从的部族、方国则进行武力征服。周人扩张非常迅速,势力伸展到关中之外,这为伐商做好物质准备。
二是完成了《周易》。他通过《周易》各种卦象显示的预兆,推算出灭商大业必定成功,为周族人提供精神支撑。
按照传统说法,《周易》成书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就是由伏羲画八卦,文王“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即作六十四卦和卦爻辞),和孔子作“《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的《易传》。
今天很多学者认为,《易经》卦爻辞是编纂成的,有编者,姓名失传,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或筮人,即《周礼·春官·宗伯》所说“掌三《易》”的人。编纂时间约在西周中后期。
但笔者认为,就《周易》里面大量的经营天下的思考和深刻的忧患意识,不是周文王这样经历过坎坷同时具有很高地位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只是,周文王年纪太大了,已经不适合亲自实现伐商大业。
他去世后,次子姬发自称武王,开始伐商。他仍然延续文王的纪年,按照他的解释,父亲的在天之灵指导着他的灭商大业。
父亲打下基础,由儿子临门一脚实现改朝换代,这个情况以后屡见不鲜,开端就在此。
周人亲眼看到也亲身体验商朝野蛮习俗带给人们的痛苦,所以取代商朝之后,开始人文反思,关注人的价值,思考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制定了一套名为“周礼”的文化体系。
周公制礼作乐,保证了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
我们可以对照同时代的古埃及,那也是一个以野蛮为特色的古文明,始终没有发展出人文精神来。所以,埃及四千年,最终止步于公元前。
从这个角度来说,商周之更迭,是中华文明能够永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而商周更迭的开始,就是羑里之囚。
参考文献
本文关于周文王与《周易》的关系,主要参考了李硕的《孔子大历史》,特此说明。
司马迁:《史记》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宋振豪:《商代史论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