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之外,来一段潇洒自如的“佛系旅程”,有何不可?
最近,一个词火了,叫“佛系”。“佛系”,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用了“佛”这个字眼,说的是一种生活状态,是随兴所至、豁达面世的自如心境。
这种状态,倒像是传统哲学的文化回归。这种状态的出现,倒要让人感到一丝焦虑,似乎当今的青年,都活成了消极对事的状态,看看要进入禅的境界。
其实说起来,当今社会,节奏太快、压力巨大,一闭眼,闪过的都是什么“白驹过隙”、“只争朝夕”,不光是年轻人,中流砥柱们也都要压得喘不过气来。“佛系”的出现,也是一种自我调整和压力释放。
除夕,给自己买了一张去南京的动车票。于是,在狗年初一那个寂静无人的街道上,扮演了一个背包的“佛系”,不过是个中年,而非青年。载我去车站的司机,路上笑说,可能动车上只有我一个旅客了。其实他没有察觉,自己不也是初一一早就出车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么?
中午到了南京站。一出站口,那种与北方海滨城市迥然不同的气氛,扑面而来。周围的一切,告诉我,确实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身边没有一个是熟悉的面孔。静静的站在南京城中,反而觉得时光似乎神奇的变慢了,心中的杂念也在淡淡化去,在纪念馆,可以认真的去品读墙上的展板,面对冷硬材料制成的人物,居然也能略微感受到来自那个时代的气息,甚至是他们的心理活动。
鸡鸣寺、玄武湖、朝天宫,春节的人头攒动,似乎也惊醒不了平常心里那一抹焦躁和繁杂,随着人流来去,脚步居然自如了许多。没有目标的闲逛,没有视角的闲观,没有思考的闲驻,偶然间,墙角几丝幽香传来,顺着香气望去,那几株红白清梅的疏影,竟也给这段旅程带来惊喜,不由得想要留下一段影像。
“佛系”,这个词,如今甚火,也伴生了许多对它或褒或贬,赞扬非议兼而有之。对于新生观点活着老生常谈,无论内容如何,自它诞生之日,人们就喜欢评价个“青红皂白”,似乎没有“正义和训诂”的观点,就不称其为一段成熟的理论,这在当前的工作、置业、婚姻、养老等问题上尤其惨烈。
其实,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争论的焦点,还是这种状态与蒸蒸日上的大形势有否矛盾。人生苦短,要从容面对;从容得过,又嫌浪费时光。个中的分寸,究竟不知如何才把握的准确精炼。何必呢,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不必非要强加什么东西在上面,强加的也累,承受的也累。
“人民日报评论”提出,“佛系青年”并非是个负面形象,“还原到生活场景,一方面,这可以是不争不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性、豁达;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面对竞争、面对压力时候的怠惰、消极。好与不好,存乎一心。”
说得真好,何必都要一个模具刻出来的,存乎一心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