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部分
第三讲的关键词 满足 愉悦 不爽 用来衡量人际关系,产品,个人天分
1.后天是束缚,驱动是底层情绪。(生物情绪)
2.愉悦就是被满足 (需求被满足愉悦)
3.压抑很久被满足就是爽(爽是长时间的需求被满足) 论据:俄罗斯方块,微信摇一摇,支付宝集齐五福(反面论证)
4.优秀的人:敏感(不爽) 不能忍() 动手优化能力() 论据:妈妈打扫家务 因为好的卫生让妈妈满足
5.产品的目的是满足用户->满足就是好的产品,不满足就是不爽
6.为什么同一点有的人不爽,有的人爽?论据 打扫家务
我的思考:
一、梁宁老师认为与生俱来不厌其烦对一件事是人的一种天赋,我认为不厌其烦有一部分天赋影响但更多的是后天教化的影响。梁宁老师的论据,妈妈对打扫家务不厌其烦,乔布斯对于产品不断修改的执着。先天可能有一部分因素,但我认为在孩童时期,或者青少年时期,这样的行为不断得到正反馈造成的。
妈妈打扫卫生不厌其烦是因为妈妈还是孩子阶段,得到妈妈的教育,不断鼓励去打扫卫生形成的。而在打扫卫生这个过程不断得到周围人的正反馈就会加强这样的行为。所以才会不厌其烦。
而对于同样打扫家务为什么有的人就会很烦呢?我本身就是很讨厌做家务的,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我生下来就讨厌做家务。因为在我还是青少年期间早期,我有幸可以不做家务,而后期被要求做家务。因为我打扫卫生不是很彻底,被指责,而打扫卫生本身就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所以我很抗拒。我在前期打扫家务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正反馈所以我才不能对做家务这个事不厌其烦。
关于乔布斯对于产品的不断修正,乔布斯生活在美国“硅谷“附近,邻居都是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11]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见面,两人一见如故。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有很大的兴趣。(节选自百度百科)
可见乔布斯对于电子学的迷恋并不全是基于个人天赋(不厌其烦的天赋),也有很大部分早期周围人的影响。
综上我认为对于某件事的不厌其烦是来自于对于这件事早期收到的反馈,而天赋因素反倒是没有那么大。
二、关于满足用户的产品就是好的产品,我大致认同。为什么不是全部认同呢?因为有的用户需求是不好的,比如想要赌博,毒品等等。完整的应该是满足用户正确的需求的产品就是好的产品。
三、关于梁宁老师举例,两年春晚,微信摇一摇活动1亿人参加,共分发1亿红包。和支付宝五福活动(集齐79万人,参与人数预定2000W,4%的人集齐)的效果比较。我认为不能单独的说微信给更多的人发红包满足人的需求就可以说明活动的效果好。同样是分发1亿人民币,发1亿份和81万份(100多元)满足最终获得人的需求的大小肯定不同!我认为应当 人均满足期望作为衡量最终的活动效果。至于微信能有这么多人参加也是微信本身就是社交软件,符合发红包的场景。所以参与人数多,而发红包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使用微信支付人的数量。而支付宝没有社交属性,发红包不符合使用场景。而采用大红包数额的方法可以吸引更多的新用户。所以直接的以满足需求人数比较活动的好坏和说 支付宝花了几亿元让96%的人不满意,我认为这是不太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