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人在草木间,
烟雨初晴饮太和。
1、
茶贵新,所谓“三前摘翠”,社前、明前、雨前茶是所有爱茶人的心头好。正当一年精华之所在的春茶,是需要慢慢品的。
历经一个冬天的雪覆含章,茶树在春日里欲说还休的冒出娇嫩的芽头,和着春天的细雨微风,仿佛那杯春光就要直接滴入口中。
端一杯新茶举到嘴边,茶尽情空,忘了时间、忘了空间,万般忧恼随风去。那种来自枝头的鲜活、温润和自在,唯有自知。
不吃一杯春茶,未曾来过这个春天。
茶这个字,拆开来看,人在草木间,载以水母器父藏收乾坤。所谓天地人一体同心,喝出这样的味道,方不负茶心、人心和天心。
2、
唐代茶圣陆羽言: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薄却可以明志。
这个世界上最爱喝茶的国家恐怕要数中国和英国了,不过看来美国人民可能会成为后起之秀呢。
3月31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了《陆羽美利坚合众国历史地位认定法案》,将中国茶圣陆羽正式封为美国国父,并规定美国中小学课程中必须增加《茶经》及陆羽生平介绍等相关内容,还要在每年的独立日纪念他。
说起来有点意思,陆羽被认定为美国国父,源自于英国人爱茶成痴。各种辗转引发以波士顿倾茶为代表的反抗事件后,独立战种就此打响,美国在那之后争取了主权独立。
特朗普认为,是陆羽激励先人创造了美国。呵,这么说好像确实有点道理。但愿陆羽成为国父,现在浮躁又有些戾气的美国把品茶这件事好好研究体味,之后更加淡然宁和吧。
当然,这只是个愚人节玩笑,哈哈。
2、
不过说起陆羽这个人呢,在幼年即与茶、佛结缘,一生专注于茶事,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茶叶专著的No.1,在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上来说那就是神,因此被誉为“茶圣”。
正是以其为基础发展日昌的东方茶文化,在17、18世纪向西方传播,得到了当时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人的追捧。尽管只有400多年的饮茶史,英国人到底有多爱喝茶呢?
据说在二战的坦克上也是要安静喝茶的。英国的乡间民谣唱出了其全民饮茶的盛况:当时钟敲响四下,一切为茶而停。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英国人都像他们嘴边的谚语一样——“Keep Calm and Make Some Tea”。
而作为茶的发源地,中国的茶文化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期间大多受到僧道、文人、隐士推崇,并把茶道上升到天地自然一体的精神高度,除了定,更有智慧潜藏其中。
茶里春秋,渴饮一杯也无。此饮,决非粗心躁动之人能入其味的;也非只是文人雅士的社交和格调可全部概约。
3、
在《茶经一之源》中,陆羽写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中国唐代著名茶僧皎然是陆羽的忘年交,结缘即在品茶,据传他能完成这本《茶经》专著也多亏了皎然的帮助。如果说陆羽止于茶中识味,那皎然更重茶中见道的识性。
皎然,字清昼,湖州人,唐代著名诗人、茶僧。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为世人传颂至今: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所谓“一壶收乾坤,三碗得逍遥。”一壶茶里藏尽微妙变幻,可饮出万物缘生后的相无。一饮荡涤昏沉、二饮提升神气清明不散乱,三饮即净心入道任逍遥。
凝神静气,得其清和雅正、圆融一味,否则只是渴饮的粗味、相谈话叙时的伴佐,徒有的形式、空间和器质美,不能称之品茶或吃茶,只能唤作喝水及待客。
4、
人云: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古往今来,寺院多以茶待客、以茶入道,自利利他。
当端正身口意,以真诚、恭敬、谦卑的心来学茶、泡茶、敬茶、饮茶时候,佛法“慈悲、包容、感恩、分享”的入世精神会更加感同身受、入理入心;而在行茶的仪轨律制中,入席、静定、止念、观照,哪怕注水入杯都大有讲究,可持续训练我们的定功和觉知,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台湾著名茶人李曙韵在其《茶味的初相》中说:茶汤,是茶人内在的反射,情绪与素养,都会影响茶汤的表现。一味的唯心论,只能放任茶汤如情绪般的高低起伏,违背了以心奴茶、以茶养性的修行原则。
茶修这个词很契当机,圆融、和合地泡一杯茶,体味茶性、人性、天性,实在是我们在人生中修心、修行的助缘,和调和身心的媒介。
正因此,很多习茶之人看起来恬淡廓约;在生活工作中无论包容心、感恩心,还是做人的分寸、礼节,做事的沉稳、章法、精道都了然别他。
5、
禅门巨匠唐代赵州从谂禅师 “吃茶去”的禅林法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茶话公案,更被称为佛教‘禅茶一味的肇始标志:
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
柏林禅寺里“禅茶一味”碑记中以“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问吃茶,还是吃茶”的十六字对此加以述白。
三声颇有回味的“吃茶去”隐藏怎样的玄机呢?此番以一句“吃茶去”的茶话作为机用,教导我们有疑即有执,日用宽松,放下问题事来则应,该干嘛干嘛,在生活的当下念念清净,一味行禅,就是佛法机用。
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之师一休言:一味清净,法喜禅悦,赵州至此,陆羽未曾至此。
6、
问:法师,您喜欢喝哪一种茶?
答: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各有各的味道。
问:法师,一个人的时候喝茶您在品什么?
答:专注当下,保持觉知,品茶味。
问:那如果很多人一起喝茶的时候呢?
答:品茶味、分享茶味,以茶品人生、分享人生。
问:那如果只是把茶室、喝茶当作谈话聊天的空间和饮品呢?
答:随缘去,随你去。
一壶收乾坤,三碗得逍遥。吃茶去! 不负春光不负己。
文章均为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简信联系,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