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光阴
人的记忆,有时就是那么不可思议,本应记住的,甚至发着誓定要记住的,永远不相忘的那些人和事,经年之后,偏偏忘得一干二净。倒是无意中遇到的一些细枝末节,在记忆里生了根。
散落的光阴
想想我的求学经历真的很简单:小学、初中、师范(外加半年幼儿园),可是每次回忆起那些陈年旧事,就如那喝的醉意朦胧的人,时不时笑意爬满了嘴角。
好吧,今天我就温一壶回忆,将往事喝个够。
散落的光阴最短的开蒙
我的家门口就有一个学堂,设在大队办公室里,大概有七、八个孩子在上课,父母也让我坐到里面。没隔两日,自家亲戚串门时提议要让我到邻村一个规模稍大的学堂去,我在旁边不知怎的也听懂了大人间的言外之音,便吵着哪怕路再远也要去“好一点”的幼儿园。父母真同意了,带我到三里地外的学堂报了名。
果真跟家门口的不一样,桌子不缺胳膊少腿,小椅子坐上去也不左右摇晃,看着几十个小朋友跟在老师后面念着“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新学堂,上学也成了我每天最企盼的事。
散落的光阴
小狗风波
从家到幼儿园是一直线,所以,妈妈送了两次后,便让我自己去上学。
一日,我背着妈妈做的布书包往幼儿园走,可走了一半,一回头,竟发现家里的小狗不知啥时候跟在了后头。我朝它又是唬,又是跺脚,可它仍固执地跟定了我。我想把它送回家,可又怕上学会迟到,只好铤而走险——把小黑藏在书包里。
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我捂着书包在小伙伴的目光中忐忑地坐到了座位上,还好,
没被发现,我紧张的看着站在台前的丁老师,不想错过她的任何一个眼神,她笑眯眯地看着我,好听的嗓音让我渐渐放松,我跟在小伙伴后面唱起了歌,做起了游戏……直到小黑出现在大家的方桌底下。
我一下子呆懵了,眼看着小黑在教室里被小伙伴们围追堵截,四处奔逃,我心急如焚,心里默念:小黑快离开这!我混在小伙伴中,使劲朝它挥拳头,终于,小黑“呜呜”夹尾而逃,我暗松一口气。
“谁把小狗带来的?”丁老师那变了调的声音让我腿肚打颤,我好想藏起来让丁老师看不见我,但后面的小伙伴已经诚实的“告发”了我。我不敢看丁老师的眼神,心里既担心小黑能不能找到回家的路,又担心丁老师以后还会不会喜欢我……哎,那一个上午,把一个五岁孩子的心都操碎了!
哈哈……幼儿园里的事情大多忘记,唯独这件事整个过程都记得很清楚。我想,在一个孩子刚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是多么希望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之所以记这么牢,可想而知,那时的我,多想做一个别人眼里的好孩子。 不过这样的不安很快就结束了,上了半年幼儿园,到秋季开学时,我竟稀里糊涂地上了一年级。
散落的光阴
书香伴我成长
写下这个题目,其实内心是有些忐忑不安的,因为严格意义上说,童年的我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写这个题目只是我的美好初衷罢了。
我是计划生育抓的最紧的时候出生的,因为是二胎,所以不仅罚了钱,爸爸还因此下了岗,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子紧张起来,书是不买的,大都是“书非借不能读”的情况,不过在那样一所一共只有一百人左右的村小,也是没有多少书可以借阅的,印象中看的最多的就是连环画,学龄前就有邻居的哥哥姐姐送给的我一纸箱旧连环画,我爱不释手。本来字也识不全,这种书我才能看懂,不认识的词句靠图画“解释”,我就不用怎么“不耻下问”了。一箱书中,看上去最新的只有几本:《欧阳海》、《刘文学》和《龙江颂》。我先把这几本新一点的书用报纸包好,放在醒目的位置上,然后整天沉浸在图画和文字里。到上学前我几乎把所有的小人书通读了5遍,熟练到了能随手找到在第几页董存瑞举起炸药包,在第几页孙悟空被赶回了花果山。那些图案精美的连环画让我爱不释手,如同一扇窗,轻轻的打开,让我看到世界各地,今古传奇,天文地理,山川日月.....那时侯没有电视,一到晚上,我就钻进被窝里看连环画,时光快乐的从身边流走,多好啊!
散落的光阴第一次有自己的一本课外书,大概已是上五年级,自己骑车去城里的亲戚家,路过一小店,本想歇歇脚,见柜台中有一本颜色鲜艳、彩色封面《神话故事》,一下子让我心动不已。因为这本书比起平时小朋友间相互借阅的那些黑的连环画要漂亮的多。再说借的书大多已磨破了,发黄变软,或仅剩下中间,成了“神龙不见首尾”,一想起把这本书带到我们那所村小,会引来多少艳羡的目光,我便咬咬牙,用八元钱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如今已无任何印象,但那个炎日的暑假,一个满头大汗的孩子在柜台前左看右瞧,退出进来,终于如获至宝地拿到那本书的场景却一直记得,那一次买书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有自己的书可读真好!
散落的光阴前些日在老家整理东西时,居然意外发现了几本早已发黄的连环画,一打开淡淡的霉味让我似乎重回童年时代,现在才明白那时的连环画之所以吸引着我,那是因为当时这种资源太过缺乏,对文化知识的渴求也就显得格外强烈。不过得感谢这些连环画,是这些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人值得人传颂,什么人应受到人们的谴责唾骂。
真正看懂文学作品的年龄是大约是初二的那年暑假,我从家里的抽屉里翻出来一本杂志,其中有一篇是琼瑶的《一帘幽梦》,我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比现实更为刺激的、瑰丽无比的王国,我翻来覆去的读的烂熟,其中那一首《一帘幽梦》更是熟的可以背下来,那是反复阅读和揣摩的结果,对于这个故事曾有过无数的回味和想象。说也奇怪,当言情小说在同学间广为流传,让很多学生为此荒费学业的时候,我却对那些书打不起兴趣,回想此事,可能是当时把那本书作为经典,读其它的便觉得索然无味,算起来这倒也是一件好事。
在进入师范之后,一下子就有书可读啦,每日去阅览室成了我的必修课,校园里有一片大草坪,没有课的日子,我也会坐到如茵的草地上,任太阳暧暧地抚着手里的书。岁月的风吹过时光的栅栏,我仔细倾听着一颗颗非凡心灵的律动。
难免会碰到照本宣科的老师和枯燥乏味的必修课,又不好意思逃,最好的办法是带上一本名人传记,《我的爱我的自由》或《渴望生活》什么的。我们宿舍的一群称之为“搞副业”。这个习惯我至今舍不得改,一旦遭遇空话连篇的会议,要没有一卷在握,岂不白白蹉跎了青春!
在这五年中,我囫囵吞枣的读完了班主任给我开列的书单,把过去从未有机会接触的经典名著都一一拜读过去,除此之外,《散文选刊》和《杂文选刊》也是每期必看,到如今仍是我忙里偷闲中的一大阅读消遣。记得那时班主任让我们每人每周要写一篇周记,我会很用心的去写,因为我别无选择,要知道对于一个九年义务教育根本没怎么跟“艺术”接触的孩子来说,在那样一个“琴棋书画”需样样精通的环境里,是怎样的一个“丑小鸭”呦!我把自己沉到书中,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读书,可以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付出总会有回报,每次下发,本子上都会有红五角星,这让我尝到了甜头,我开始练写,逐渐也有一些“豆腐块”见诸于报端,并荣幸的加入了文学社,所以回想起这些,我得感谢阅读,因为我从阅读写作中获得了快乐,找回了自信心,在那样一个每日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里,泡出了一段沉醉好时光。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从童话书到文学故事,再到名著、以及如今的电子书,这书的变化见证了我成长,有书相伴,让时光知味,愈久弥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