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自留痕(16)

作者: 雁韧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13:39 被阅读42次
岁月无声自留痕(16)

文/吴鸿勇

            岁月无声自留痕

                        16

〔2017年9月7日〕今日停电。所幸天气晴朗,光线充足,临窗书写,不必亮灯,上午且凉爽,不至大汗淋漓。

秋既至,坐在书房“蒸小笼包”的日子,也该结束了。看电视新闻,湖南以上的人们,已体验寒意,穿上秋衣。而此刻,我仍穿短裤背心,伏案书写。

南人畏寒,北人惧热?又不尽然。人,总是可以适应环境的。

1997年中秋前夕,我与同事出差湖南张家界,恰逢下雨。甫一下车,就觉寒意袭来,衬衫西裤,已不足御寒。我花38元买了一套棉质运动衣,穿在身上,才觉暖和。

1999年深冬,我出差湖北黄州。寒冬腊月,遇水结冰。用雪碧瓶装满水,傍晚置于窗台,翌日早上拿回屋内,竟坚如顽石,仿若手榴弹。

上街,所到之处,沿路水沟,尽是薄冰。我这个从热带季风气候的雷州半岛北上的人,还不是照样冲凉洗头,更衣洗衣?

北人惧热,到了南方,亦可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北人南下打工,两广,海南,他们的足迹无处不在,不都适应吗?

上世纪80年代,我的两个师傅受国家派遣,到非洲索马里、坦桑尼亚参加水电站建设,在那热带的地方工作了两年,平安归来,毫发未损。

行文至此,窗外榕树上的鸟儿,啁啁啾啾,飞来扑去,闹得挺欢。

这两棵榕树,是1994年移植的,那时只有碗口般粗,高三两米。23年来,它沐浴阳光雨露,往下发展根系,如今长成大树,遮蔽云天,枝桠互攀,宛如两个巨人在握手。

23年,按现行教育制度,正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大学本科毕业的时段,这个人也就成材了。

23年,八千多个日子,一个有志气,有理想的人,精研某方面的知识,从事某一专业,该做几多事业?

假如你真的有志写作,喜欢书写,将你每天的发现和想法,形诸笔墨,用语言表达,以千字一日计,23年间,又该写下多少文字?

我们都会如此臆想,可惜,却没有多少人切切实实这样做。所以,真正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作家和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材,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与芸芸众生相比,毕竟是少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只能凭大众的力量,往前推动。

人的内心,也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平日观察所得,耳闻目睹的一切,人生的每一步行程,读书与阅历,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无不蕴储在胸。

你为什么不写下来呢?一点点地写出来,落到纸上,是蛮有意思的。

你能写,真的。你可以动笔写了,赶快写!不要让你的生活积累,白白地浪费。不要让你所熟悉的人们,湮没无闻。

如果说功德,写作也是一种功德。扬人之善,谴人之恶,你得靠这支笔。因为,你无权,不能利用公权力去做你想为大众做的事。真正属于你的,唯有这支笔。

午后仍无电,愈觉酷热。独处书房,伏案而作。汗流浃背,衣衫尽湿。除衣置凳,再写。左邻右舍之闲来无事者,尽在榕树下纳凉,打牌,欢声笑语,时时贯耳。

羡慕他们清闲,安逸度日?不,决不!人各有志,各有兴趣。我心静而安,尽情书写,嘈杂何妨,热又何妨?

冲凉,清爽清爽。好象肚皮厚了,得走动走动才行。这两个月,成天坐在藤椅上,不是读书就是写字。写呀写呀,36天,写了238页稿纸,将近6万字。有时还为人家开证明,填表。肚皮就是这样变厚的罢。

我对写作,愈来愈有兴趣,感觉比做任何事情都快乐。有时候,为帮别人办事,我不得不控制一下自己而已。

无论心绪多烦乱,一旦拿起了笔,只要在纸上写着,我的心绪,便归于平静。往事源源不断,一个个熟悉的人,总在脑海中浮动,在心里,在眼前,一一涌向笔端,自然流露,落到纸上。

有些事,有些人,只要听别人说过,便有印象,在写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就会想起,随手拈来,写个片段,犹如留下了一张照片,人生的一种痕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烦恼,有些事又让人快乐。有些事挺有趣,谐谑、幽默、嘲讽,有的让人捧腹喷饭,有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益智启人。只是我们不太留意,少有关注,未用笔墨记下来罢了。

文无定法,何论短长?“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件小事,一个人物,三言两语,一两句话,有时写下来,也觉有趣。

下午5时许,书房暗淡下来,无法写字,拿一本某著名女作家的小说集,到客厅北侧的窗前看起来。翻开封面,见里页作者小传,“中篇小说”竟误为“中国篇小说”,这真不知该让人如何说好。

细看所选文章,也都平平,将些平凡小事,敷衍成篇,语言直白,如市井常话,冗长拖沓,看不出有何艺术性。有人鼓与呼,吹嘘其排在当代女作家中“第一位”。想想有点好笑,溢美之辞,名不符实,就成了笑话。这本书要不是盗版之物,就是商业炒作了。因为真正的作家,都是十分严谨的。

天底下哪有第一的作家?你这部作品写得好一点,他那一部作品写得好一点。谁都有写得不够理想的作品,谁敢说“老子天下第一?”

往日看某杂志,其编者言:“宁选三流作家的一流作品;也不选一流作家的三流作品。”看文不看人,这编者的襟怀、眼光,值得赞许,令人敬佩。

作家也好,作者也罢,有名无名,全凭其作品说话。虚名不足取,写出了好作品,才有你人生真正的价值。

岁月无声自留痕(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秀坤宜:精神上的寄托:+1::+1::+1::apple::apple::apple:
  • 云舒老师:作家也好,作者也罢,有名无名,全凭其作品说话。虚名不足取,写出了好作品,才有你人生真正的价值。

    敬佩您的精神!🙏🍒🍒
    雁韧:@云舒老师 感谢老师的鼓励。祝你快乐,晚安!
  • 相由心生MM:持之以恒
    雁韧:@相由心生MM 感谢支持。祝你生活愉快!
    相由心生MM:@雁韧 友友所言即是,所有的干货都不是自己的路,千人千面,经历、阅历造就了每个人的与众不同,都千篇一律的话世上就没那多文人墨客了
    雁韧:@相由心生MM 早安!感谢你中肯的评语。写作的道路,是人生最艰难的一条路,是不靠灌输什么写作大法所能畅达的,唯有持之以恒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写作实践,才会写得好一点。有一万个作者,就有一万种写作方法。每一个人的人文涵养、生活阅历、写作实践的过程都不尽相同。同一个人,写出的文章也不尽一致,这一篇写得颇顺,那一篇也许琢磨再三,都不一定能成篇。我宁愿多读几本杂书,多去观察生活,多写些生活札记,也不去看网上那些“满满的干货”。何也?因为那些干货,并不是作者从他的写作实践和他的成功作品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是借助度娘的“秘诀”,人云亦云,恐怕连作者自己都不甚明了,何以教人?真正的作家或作者,总是默默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他的写作实践,凭藉他的作品说话,而不是奢谈。不知友友以为然否?祝好!
  • 熏衣草的清香:一字字认真读完您的文章,文字简练,朴素无华,娓娓道来,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好文!👍👍👍🌸🌸🌸☘☘☘☘☘☘☕
    熏衣草的清香:@熏衣草的清香 不敢当!千万不要这样称呼,我也是初学者,您才是老师,像您学习才对,真的🙏👍☘☘☘☕
    雁韧:@熏衣草的清香 感谢老师的鼓励,我当更耐心写,方不愧于老师,无愧于读者。祝你快乐,晚安!
  • 海上日出2025:是啊,作者哪有什么第一!
    雁韧:@海上日出2025 你好,感谢你的支持和鼓励。祝你快乐!
  • 驽马渡江:假如你真的有志写作,喜欢书写,将你每天的发现和想法,形诸笔墨,用语言表达,以千字一日计,23年间,又该写下多少文字?
    老师所言,实为写作者们该有的态度和操守,世间人人都能写,只要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坚持写下去,一定会写出别样精彩 :grin::grin:
    雁韧:@驽马渡江 你的评论好新鲜,操守两字令人深思。任何一个作者比较好的作品,都是默默地花了真功夫的。再看看那些浮文,就知道那作者心性浮躁,根本没把写作当回事,只是玩玩而已。真正有志写作的人,都是比较认真、严谨、耐心的。祝你笔健文丰,心情愉快!
  • 上官飞鸿:是的,名气大小不重要,文章质量是关键。
    上官飞鸿:@雁韧 路遥为了写好《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在煤矿工作的生活,亲自跑到铜川弟弟所在的煤矿,和煤矿工人同吃同住一起干活三个月。试问今天的作家有谁能做到?
    上官飞鸿:@雁韧 是的是的,过去那些传统作家 为了写一部好作品,经常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甚至是好多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有此惊世巨著。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也前前后后准备了六年左右的时间。
    雁韧:@上官飞鸿 感谢你中肯的评论。如果曹雪芹那个时代,也如现在的写作者一样,匆促成篇,以博人点红心,增粉丝,卖弄一篇短文有多少十万粉,今天我们也就看不到《红楼梦》这样的巨著了。祝你暑假愉快,时有佳作!

本文标题:岁月无声自留痕(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gu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