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长了两个耳朵和一个嘴巴,造物主的初衷应该是希望们少说多听,然而,我们却更喜欢说。
记得第一次看大话西游,印象最深的是唐僧别开生面的“啰嗦”
“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哎哟,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
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又把棍子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好嘛”。
“姐姐,这是你的不对了,悟空要吃我只不过是个构思,还没成为事实。你又没有证据,他又何罪之有呢?不如等他吃了我,你有凭有据,再定他的罪也不迟啊”。
所以说做妖就象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
“你有多少兄弟姐妹?你父母尚在吗?你说句话啊,我只是想在临死之前多交一个朋友而已”。
......
电影外的我们哈哈大笑,小妖精受不了啰嗦自杀,孙悟空被烦的只想打死他,连观音大士也忍无可忍:“唐僧,你实在太啰嗦了”!
唐僧的“啰嗦”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夸张,但生活里类似的“啰嗦”不胜枚举:
小时候,父母喜欢说:“要听话,不要调皮,不要和坏小孩玩”。
上学时,老师喜欢说:“该收心学习了,考个好学校太重要了,要好好考试。
工作了,领导喜欢说:“好好干活,趁年轻,要奋斗,要努力把工作做上去”。
......
发现没,同龄人之间很少会用用到“啰嗦”“唠叨”这类词,这类对话的角色设定,通常用在前辈和和小辈之间。
说的人苦口婆心,恨不得把天底下最有用的道理全塞到你脑子里,听的人魂飞九天,神游太虚。
说的人,完成了一次灵魂的布道,听的人只是配合着继续了一次无聊、无效的谈话。
多少感情,伤在“喋喋不休”我弟弟今天32岁,还没有结婚,妈妈很是操心,每次只要见到弟弟,就马上唐僧附体:
“最近谈恋爱了吗,有没有遇到喜欢的女孩”
“都多大的人了,还天天这样漂着,大人操心死了,你得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着想啊”。
“你少玩点手机,对眼睛不好”。
“你早点睡,不要熬夜,对身体不好”
...........
我弟弟的回复永远是:
“没有,工作太忙了,有消息会告诉你的”。
“我知道了”。
“你能不能别催了”
每次弟弟弱弱的反抗以后,她都是不被理解的委屈:“不管跟你说什么事,你都是知道了知道了,你以为我不知你是敷衍,你没有做父母,你不知道当父母的心,我是你妈,我能害你吗?还不是为你好”。
趁战争还没升级,我赶紧跳出来圆场:“知道啦,我们都知道你的好意,老妈最好了”。
上面的对话,是大多数父母和年轻人对话的场景。
说的人不只是嘴巴在说,还传递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听的人当然也能感知到,甚至觉得是操控。所以才会分外抗拒。
我弟无数次跟我吐槽,每次回家见到老妈都头皮发麻,真不想回家,没有自由,被“好意”绑架,真真让人心累。
我只好继续和稀泥,只有家人才是这样,是真的爱你希望你好,她眼里的“好”就是事业顺利,身体健康,一家人和睦幸福。只能包容理解了,难不成因为被唠叨就不要这个妈了吗?
多少感情,伤在“喋喋不休”作为妈妈和弟弟“沟通拉锯战”的旁观者,我知道妈妈很爱弟弟,在她走过的人生弯路里,不想弟弟再走一遍,所以忍不住去催促、纠正,希望自己的经验可以帮上心爱的孩子,那些“啰嗦”的领导、老师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只是,人生始终别人的,我论好与坏,经历本身是一种财富。很多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好心和“啰嗦”,在别人那里,不堪其扰。
不分场合,不辩心情说,真的挺爽,而且不难,
难的是克制,克制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能力,
在不恰当的时候,能忍住,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