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转眼,三天都是正常作息了。就是晚上三点前睡的情况,上午九十点醒,已算骄人成绩。情绪是我的朋友,它一直保护我,如果有人说它好,说它不好,我都知道它是一直以来为我好以我为重。从来如此。对于情绪这个话题关闭对外探讨的延伸,是以一个能够偶有佳作的人,也没办法面对实际情况的转机。偶有佳作,长期在心中创作小说,灵光一来,神来之笔,是每个写作者永远的追求。说深了俗气,说浅了无趣。你知道人之所以为人所有的科学元素不能够深入的,当然也可以已经证明它的确可以调节,情绪固然有周期却无人可以保证时时刻刻能够控制。比如说,每个月特殊几日,无论男女,都有。周期性烦躁,看什么都心烦,茶饭不香也没意思。总之,说不好,人不是动物,就算是动物也有它自己独有表达是人不能估计的。我们人爱看科幻不也就是去思考某种情境下的深度拟人化。是人就避不脱拟人化。无论青蛙王子还是星河战队,什么,所以倒是钢铁怪兽显得奇特而恐惧,震撼。它们最终也会产生拟人态。
有的时候就是要这样的心理按摩,慢慢的,缓缓的,想说点啥也漫无目的。非典型的故事也有其中隐藏的条例,不遵守就不行。最终汇聚成故事的源流。挺反人类的,想说的无人可说,自我的不能去完成结构的画图。我最迷恋写作就是这文字就像源源不断的水流。从不担心外面的风险。虽然还是会有,心底却有底也是八风不动。
关于拟人有没觉得,人和人,有的是机械化,有的是蜥蜴脑本能先行。自由是没有规则流线,几乎是一下就完成了。我经常会觉得,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就不要说出来,其实说出来也可以,会让你看见自己封存的晦暗。我目前略有点这样的触感。
节奏快与慢,我只是后台的操作员,我不是剧中人。尽量简化,不要给太多,如果没有导向,也是仍然没办法。不被评语干扰,不在他者的世界中徜徉太久,不猜测为何这作品是这样的作品。一切的不知探索都是不必要的内部分裂,不好,而不是漫游。不和人交流非具体的事,具体的也更不用交流,想说的自然就说了。所以大部分人我释放了能量,想靠近就会靠近,不想就会自动淡出。无法强求,也没兴趣思考。心底有对于好作品的标准,做到时自然就知道,没什么疑惑;有时因为状态,也有体能,甚至就是前一天的睡眠,一切的一切。我目前没有参加日更,而记录的状态反而自然。不刻意,就随便溜达溜达,这样就不必陷进沉思之中,它们的结论是牛角尖。它不应该被否认,适可而止就好,状态没有摆好,对的状态不会突然出现。那一瞬间所有的答案都知道,只恨不生出三头六臂完成头脑的灼灼其光。
它们就像自在的自我的一根根孙猴子的毫毛,散兵游勇还是整齐划一都是同出一源。我可以把文本装进我的思绪,自我放在周边列队,不列也同样,就是不能对任何一个具体的活人发生兴趣。这个人就会正常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看法和应该,我就会感到多余。没必要。我会很烦。我宁可看天雷滚滚的剧,播放着但不看,突然被一阵吵闹惊动就稍微看一下,胜过同人的消耗。看到觉察和思考的,都会放在最深的地方,就是下一篇文章。它无论是什么,都是我的爱。也像男女情事,控制住的对方得到享受,否则对方会感觉不好。读和写也是如此,得控制自己丰盛的表达欲。幸好,是有别的渠道,它安全无公害,很好。
更多的是耐心和坚持,昨晚看了几眼《故事》,《21天成为编剧》可能是这个名吧。线性的流动的,其实那样写也会感觉到有点写说明书的感觉。写作为了谁爽呢,还是说为啥写很重要。就得了。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对于事情的要求,多余的就是多余的,一个场景能完成就不要多个场景。再度想起当初成功经历相似的操作,人的精力也是有限,不得不说是累了,而又不喜欢和人讲,写出来就算了。从未等待正确的流通,它们带来心灵的震动实际已经存在了。有生活记录我也会去认真看,都是不同心灵勾勒的图景。
没什么好隐瞒,故事和人生,此刻与前路,未来与昨天。怎样的表述都使我快乐。描述本身带来的是什么,就如同我活在我自身的环境场之中。也没什么好羞愧的,就像是有想法也可以说就谈谈,而不说也行的。我就选择说一说,这种感觉其实很好,当幻想某个具体的读者,才会有不妥的错觉。不用思考正反,表达就是一,就完全是一了。相信相信本身是在看《零极限》得出的,仍是很喜欢的阅读体验。表达即表达本身。就像我喜欢他,他说什么都行。
你也同样。我们都是有情感的,不低估也不高估。值得一说还是太多,没什么好混乱的。正是那种突然着急奔涌而出才会。这个时候盲目说静下来没用,让文字流淌在指尖,我承认它们每一个的如在所在。这样的过程也许漫长,但是胜过具体交流中不得不作出的取舍。书写不用,在逐步中打开,否则它也会有常态化的规避或不必要的应激。全部在心底之中映照,宇宙是巨大的真实与幻象。
我比谁都爱这生命。生命的讲述,在静默中隔墙有耳,聆听心跳。挺美的。
想到那些耳朵,也像寂寞夜晚每个瞬间突如其来的情绪波动,或感伤或欣喜或平稳,谁能知道它们后来就是某一个好故事背后的超级支撑和母体。想到这里,就像感叹生命神奇一样感叹文字的奇妙曼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