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甩帽子”行为成为中国小学生标配
五年前,校长恩赐了一次去发达地区学习的机会。
不去不知道,沿海地区的教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管理模式,无论是师资结构占比,还是育人方向,都是让人惊讶的,毫不客气的说,绝对领跑我们东北教育三十年,然而三十年后,我们发展的同时,人家也没闲着止步不前,所以说,我们内陆地区的教育,确实有必要走出来看看。
学习方式不外乎就是听经验汇报,实地跟岗考察,听专家讲座以及交流互动这几种,套路熟悉,过程也差不多,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跟岗考察。
和别人跟岗考察随着主办方走的方式不同,我总是喜欢用不一样的方式去看一看,爱去别人不去的地方,观察别人不观察的细节,说实话,这种行为挺招人烦,呵呵。
那天去了一所市里比较有名的学校,优秀学生代表在边引导边讲解,我跳跃性的思维又一次左右了我的双脚,溜到了一间教室旁边,去旁听一名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去了。
这对师生对话的内容无非就是学生之间发生了小矛盾,老师询问前因后果谁是谁非的一个过程,再平常不过。但是期间学生的言语表达,让我心里一动,虽然老师最终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但这孩子全程的“甩帽子”行为让我感觉回到了我所在的北方学生群体当中。
当“甩帽子”行为成为中国小学生标配
“甩帽子”,应对的词汇叫“扣帽子”,我用的不知道是不是恰当,但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旦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或者家长就会默认为这个孩子有错误,我称之为“扣帽子”,学生总是利用自己的语言,把责任推卸给相关的人或者物体,甚至无关的人或者物体,这种行为我称之为“甩帽子”。
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关于“甩帽子”这个话题一直在我脑子里转悠。回到学校,我无意间在班主任室聊起这件事,没想到刚起头儿,就搞的满屋子班主任热火朝天的吐槽。
“现在的孩子,啥担当也没有,犯了错误,第一个事儿就是赖别人!”
“就是这样的!我们班XXX跌倒了,头磕坏了,死活赖后面同学。”
“现在哪有不这样的孩子,个个都一样!”
回到家里,打开电脑,在论坛和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交流一下,发现全国一盘棋,不管教育理念多先进的地区,小学生“甩帽子”现象都非常普遍存在。
连续好几天都抹不去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年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甩帽子”的行为却出奇的相同,再过多年,这个民族岂不成了一个“甩帽子”的无担当民族,这个民族将走向何方?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一顺儿的产生“甩帽子”行为呢?欢迎读过此文的家长和教育同仁在评论区展开讨论。
当“甩帽子”行为成为中国小学生标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