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状病毒,中国政府在应对疫情,处理百姓生活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80后的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的进步,为当代政府的应对能力,点赞!
记得03年的非典,我还在读书,那时候互联网还处于2.0阶段,对于互联网电商、互联网社交等都不成熟。记得,那时候被关在家里7天,唯一能陪伴的娱乐就是电视或者电脑游戏,除此之外好像作为学生就只能看看书。而伙伴彼此之间的交流就靠着电话、QQ,对于现在发达的通信状况看,简直在原始社会中生活。现在的淘宝购物,美团之类,想都不敢想,更别说什么在家里办公,或者碰到什么节日可以换个方式相聚等,回想起来今日的我们,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当下疫情的发展,它背后到底给我们生活改变了什么?而我们从中又可以了解或者探索到什么?
先说说对于节日庆祝方式的改变:中国喜欢热闹的习俗从未改变过,而这次疫情正处大年,让我们历史性的尝试了一次形成无事不出门,宅家过大年的新年氛围。过年形式从热热闹闹的相聚,到靠着短信、微信、视频电话等形式进行了替换,近年流行什么都“上云”,现在终于实现了拜年也上云。当然,我相信这样的形式在往后的节日氛围中,不会流行,至少目前不会,但可以作为以后的一种借鉴方式。
对于购物中的生活模式的改变:其实这个一直在优化,从线下逐步向线上加强。但这次让本地的居民日常的基础生活品购物模式发生了巨变:比如买菜,一般还是喜欢去菜场或小区边的超市。而疫情的延续,让我们尝试本地政府或超市构建的平台采购,甚至是一个简单的物业微信群,就成了一个需求平台。这也突然让我们更有遐想空间去思考如何解决日常生活必须品在线购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甚至是老一辈,这次对智能手机中购物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再说说做饭,现在很多人都尝试上馆子,特别是白领的快节奏也让这个群体基本不会做饭。而这次的疫情,关闭了所有餐馆,让白领们厨艺大长,甚至有些人爱上了自己做饭的感觉。这也让我从不好的情况下发现了变好的情况。
对于出行与自我防护:这方面,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戴口罩,不对,更精确的是还学会了如何戴口罩。当然,这也是我老婆一直倡导的,但是种种原因,我总是不习惯,而疫情的加剧,让我也习惯起来,而她却得意的自称有先见之明。在自我防护方面除了口罩的必备,还有对消毒药水、酒精等的使用,出入家门衣服鞋子等的处理等等,似乎全民都普及了。
对于在家的孩子们:史上最长的假期,对他们的改变不是在于玩,而是对于学习,政府提出停课不停学要求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新的学习模式,在家自律学习,一直热爱玩电脑的小家伙也开始厌倦。而老师名正言顺的成了主播红人,而所有的家长都在用着钉钉汇报着孩子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当然,钉钉也因此被众多学生唾弃。因为大家都要通过它来汇报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与健康情况,所以很多人讨厌它,导致给予的软件评分一度低于1.3)。因此,网上也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停课不停学之后,钉钉、老师、学生通过网课一事,他们三方会师,集体有话说:学生说:我们不想上网课!老师说:我们不想做主播!钉钉说:我不想被下架!哈哈,如此痛苦!
对于我们上班一族的工作:网上打卡,在家远程办公,互联网的协同处理,同事不见面,事情也处理的稳稳妥妥的,这也成了新的办公模式。
对于企业营销探索:在企业侧,无数营销模式从线下,从面对面营销搬上了云。很多原来仅线下通道的,深刻感受到向线上转型的迫切。而以往线下面对面产品的营销,被我们通过主播以视频的方式在线销售,不仅仅是吃的、用的,更有汽车、通信、甚至是房子都以视频主播的形式销售,这估计也是未来的一种可以想象的销售趋势。
对于娱乐视频的改变:看到这个,估计大家第一反应是抖音之类的app。但我想先说说贺岁剧“囧妈”,这原来是在影院里强档播出的2020年贺岁剧,结果因疫情也让很多影院的片期进行调整。转而“囧妈”灵活的转战个大线上视频app平台,免费观看。让人不经思考,他们如何盈利,此举为何?给人更多的遐想。另外,视频类,小短剧也集体爆发,让信息的获取从文字图片向视频突变。
对于居民基础医疗:疫情扩散后,最繁重、最危险的职业莫过于医生了,而医院也是一个让用户不能回避又不敢去的地方。随之很多患者就开始顾虑,我是去还是不去,因此,线上的微医院、微医生也孕育而生。一些小毛小病的就通过线上医生简单的指导处理。让医疗资源、医疗模式有了巨大的突破。
不知道我梳理了这些新模式、新方向让大家有没有嗅到一些商机,有没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当然,在以上重大改变之下,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崛起,是人民素质的提升,是整个国家的逐渐强大,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而我始终相信寒冬过后,阳光依旧明媚;相信疫情过后,人们更加理解生活的真谛;相信惨痛的教训过后,我们对自然更加敬畏,对生活更加珍惜,对美好的一天也一定有心的定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