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作者——"影响力教父”,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罗伯特·西奥迪尼。是一本浅显易懂的心理学书籍,广受读者好评。
前不久刚看完这本书,怕自己忘了一些重点,今天就结合读书笔记再来回顾一遍。
一般的书看了之后里面的理论都会觉得很科学很正确,但是很空泛,可谓纸上谈兵不大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影响力》这本书里面也有很多的理论,但是它们都是由实际生活情景抽象而来,除了正确性和科学性还非常具有实用性。看完回想起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后会恍然大悟,啊 原来是这样,顺便举一反三,联想到在其他相似情境下我们可以怎么做。
第一章:影响力的武器
便宜无好货。本章有个典型的例子:珠宝亏本超低价促销无人问津,价格增加2倍后反而销量倍增。
思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条件反射”。因为人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价格和价值成正比,超低价的珠宝,不是有瑕疵就是赝品,高价值的东西需要搭配上适当的高价格才能吸引人购买。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上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低价,价格几乎就彰显着东西的价值,所以想要开店的朋友们得注意了(划重点)。
我们在要人帮忙的时候,给个理由,成功的几率更大。
一个理由就是影响力的武器,即便是那个理由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能显示的有理有据,情有可原,就能增加事情的可行性。举个跟书中相似的例子,比如你赶火车,取票的时候想要插队。首先说“不好意思可以先让我取一下票吗?”大多数人肯定会觉得这人神经病啊,脸皮挺厚,然后拒绝。你再换个说法,“不好意思可以先让我取下票吗?因为我的火车快开了。”这种情况下肯定大多数人都会通融的。
对比原理:在购买高价东西后,低价的配件好像也可以承受。
比如女生冬天买了一件漂亮的大衣几百几千,突然觉得家里好像没有什么袜子可以搭配的,几块十几块买双袜子也不贵;又觉得搭个帽子应该会好看点,再几十块买个帽子;耳饰好像家里有的也都旧了,再十几几十买个耳饰;还有围巾没买;家里的打底裤太厚了新衣服用不着,再买个薄的……然后噼里啪啦就又买了一大堆。这个道理销售中挺适用,顾客买了大件的主体后,不妨再推荐点相搭的配件,这样你的销售额就会再涨一些。
第二章:互惠
互惠原理,受到别人的恩惠后会想要回报。
中国有句古话就是“礼尚往来”,即使是受到了一点小馈赠,我们也会觉得欠人情或者产生好感,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回报对方。送礼能够增进双方的情感,朋友之间节假日礼物增进了情谊;商家的赠品和试用装等等都可以体现出。
还有句古话叫“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互惠原理除了正面的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贿赂等不好的影响。这也提醒了我们,哪些恩惠是该要的,哪些恩惠是不该要的,在接受前一定要想清楚,免得到时候落得把柄在人家手里。
拒绝-后撤 :先提出极端要求,再慢慢降低,继而的接受度相对而言会高很多。
比如一个小朋友想要吃糖,可他的妈妈认为糖会伤害牙齿,不让吃。小朋友一开始不提想吃糖,而是吵着要一个无人机因为觉得很好玩,他妈妈肯定会拒绝;小朋友接下来降低要求,要个几百块的遥控车,可是家里已经有很多了,他妈妈肯定也不会给他买;最后再提出想吃一颗几块钱的巧克力。这时候他妈妈已经拒绝过太多次,感觉小朋友也在让步,继而就很容易同意吃糖的请求。
第三章:承诺和一致
承诺后因为人们遵从言行一致,所以行为会和自己说出的话保持一致,即使应承的是一件没有实际性的无关紧要的小事,但是后面来一件需要真正落实的事情大家配合行为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古语有云“言出必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无不彰显了承诺的重要性。孩子们从小也被教导要诚实守信,所以从人们口中说出的话变相的成为了心头上的“一道枷锁”。当人们应允一件事情后,这件事就会在心中占据一定分量,基本遵从言行一致的原则。
比如有男生惹了女朋友生气,女朋友要男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惹她生气了,男生答应了下来。以后女生要男生洗碗、做家务、买包包、买口红等等,这些看起来和女生生气毫无关联,但是男生也会因为之前的应允而增加同意的可能性(乱举的例子可能有不恰当之处,女孩子大都不会那样一味索取的嗷)。
根据以上,我们也需要警醒自己,不要轻易对人作出承诺,以免随口答应的事后面会带来不必要的更大负担。
抛低球:在原有条件上增加一个甜头,在确定对方答应和决定做那件事的时候再想办法取消甜头,仍然不影响对方答应的事。
一般人做事都需要有个动机,让做一件事时,我们需要给目标对象提供一个原始动机,在同意做这件事后目标对象会自发想出更多的理由去支撑应承的事情,然后再把原始动机收回,应承的人已经有更多的理由去做这件事,也不会在意你提供的原始动机了。
书中的案例(有点记不大清了,模糊的故事细节但是准确的道理来表述下),美国一个公司让公民们使用节能燃气灶,保护美国环境。大多数公民都不响应号召,公司抛出了一个点,这些使用节能煤气灶的家庭会在后面进行登报表扬。有些家庭报名参加,两个月过去了,公司再对这些报名的家庭表示抱歉,因为某些原因就不能进行登报表扬,但是由于节能灶更省气省钱和各种因素,这些家庭会觉得没什么关系从而继续使用节能燃气灶。
第4章: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在判断什么是正确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常见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我们在对待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时,根据别人意见行事的情况尤为突出。就像网络上经常提到的网络暴力,韩国女星崔雪莉自杀后很多人都在评论里面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可是也许刷这句话里面的一些人和之前网暴崔雪莉的是同一批人。
看到大家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听到大家说崔雪莉是“坏的”就一股脑的都说是坏的;崔雪莉去世后,大家说她之前的举动也没有很过分不过是追求真正的自我,然后又一股脑的批判“网暴”的那些人才是坏到底了,根据大众和社会认同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立场。
可是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些时候掌握真理的少数人反被批判成“异类”。在社会认同上,我们有必要把握好同和异的度,有时候可以追随大众的潮流,有时候也需要走出我们自己独特的脚步。
第5章:喜好
我们观看比赛,并不是为了它固有的表现形式或艺术意义,而是我们把自我投入了进去。
在观看足球比赛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支持的队伍进了一个球而欢呼雀跃,也会因为支持的队伍一个失误而懊恼悔恨。这个时候,我们支持的队伍已经代表了我们自己,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就仿佛我们本身。
之前有新闻报道,狂怒的球迷在比赛输掉以后杀死了运动员和裁判员。这个时候输赢并不是别人的结果,而是成为了自身的荣誉之争,不是运动员输掉了比赛,而是球迷自身输掉了比赛。在观看电竞比赛的时候,也有粉丝因为选手的一些低级失误而气到锤屏,在这种时刻,要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不妨脱身出来,从客观和旁观者的角度评判,或许能缓解失控的情绪,避免一些悲剧和损失的发生。
一个中立的东西和好坏联系起来,会影响人们对中立的人或事的判断我们展示积极的联系,隐藏消极的联系,努力让旁观者觉得我们更高大,更值得喜欢。
比如开家长会,如果你平时在学校表现的比较好,其他家长知道后大多会称赞你的父母,你的父母也会自豪的探讨“育儿经”;而如果你调皮捣蛋,其他家长大概率只会跟你父母表面寒暄,你的父母也不会过多的探讨你在学校的事迹。简而言之,你在学校的表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家长会上,其他家长对你父母的印象。
还有很久之前的那句“我爸是李刚”,公安局副局长。而他爸却巴不得没他那个肇事大嘴巴的儿子。
有个小技巧就是,在生活中你尽量给人们报告好消息,少传坏消息也许会增加大家对你的好感度哦。
第6章:权威
人们会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的就尊崇权威,甚至有些权威并不是真正的,而是伪造的。
人们经常会经历一些电话诈骗,对方说自己是谁谁银行,谁谁法院,谁谁警察局,早期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像相信,发生后面的被骗事件。后来普及防骗知识的多了才减少了些,但是现在骗子也更高明了,知道一来就说自己是银行的,是警察局的大多数人不会相信了,随即他们还会说出你的身份证号码、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进进行佐证。
之前我有收到过一个诈骗电话,说有人以我的信息在某某平台进行了贷款,还准确的报出了我的身份证号码和毕业院校,要不是看了很多诈骗知识我差点就信了。后来发现学校的很多人都收到了相同的电话,不知道学校是在哪里把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了出去。
据这些例子就是想提醒大家,有些“权威”并不是真的,遇到不确定的权威是,记得进行多方面的核对,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和信息,以免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
第7章:稀缺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这个理论的运营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超市的限时抢购、商品的限量发售、小米的饥饿营销、竞争拍卖现场等等等等。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歌词又云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商家倒是挺喜欢这些手段,消费者们可要擦亮眼睛,适度消费。
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
如果在早期给孩子生活费的时候非常宽裕,后面发现其实孩子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钱,后面又想收回来。前期是慈母后面变虎妈,这种转变下孩子非常容易反抗,习惯了松散和富裕的生活,突然要严格节制起来就非常难了。所以那些开始觉得孩子难管教、管不下来的父母,仔细想想是不是因为之前太过于纵容孩子了呢?
从某种程度上讲,孩子从小要严加管教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
如果前面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后面想要收回部分自由,自由变成孩子的稀缺资源,反抗尤为明显。
同上,比如你的孩子在大学以前晚上回家门禁是12点,大学后的门禁却变成了11点;大学以前谈恋爱只要不影响成绩,大学后谈恋爱必须要求对方工作稳定家庭相当各种限制。他们习惯了之前的自由,突然要收回去,反抗会变得尤为激烈。
最后
人们经常会因为信息不足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可是又不得不那样做。
强调的是现在的信息世界和数据库非常重要,作用也非常大,未来的趋势不可避免。
比如大学填志愿,你只有学校往年的一些信息,今年的报考人数和分数线都是未知,可是必须得先报志愿等后面录取的时候才知道今年的具体情况,你也不可能不报是吧。
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掌握百分百的信息,但是事先收集已知信息并进行分析还是很有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