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年 大学毕业,8月匆匆忙忙进入一家小民企,努力地证明自己的能力,留了下来。
但是好景不长,刚刚过了3个月试用期,在11月,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工资推迟发,分公司的人到第二年二月也都陆陆续续走光了,公司由原来将近50人到后来23个人,一路的裁员。看到了好多个熟悉的同事陆陆续续离职,挺难受的。
一个公司一旦缺少资金就会非常的艰难。工资一定要拖到月底发,各种节日的福利都打折扣,各种额外福利也都取消了,只要是花钱的地方都显得紧巴巴的,报销个车费都很困难。
公司为了开除一个人,就不会再直接开除了,而是降工资,调整工作强度等等各种流氓手段逼走,可以省去违约金。
主动离职的都是一些懂得思考的人,有能力的人,留下的都是一些没地方去,没能力,安于现状的人。而我不是安于现状,而是没能力的那一批。我的去留考虑因素非常多,我是一个做事容易思前想后的人,也就注定了在离职这件事上的不果决。我选择留在公司,看看它的成长过程。
公司接下来不断的调整,去掉了所有多余的人员,降低了各种开支,开始调整运营策略,从原来的走质到后来的走量。选择走量也确实有一些是市场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原先公司领导的决策失误,小公司这种一言堂,非常容易出现老板一句话,大家就集体跳河的情况,有时候明明知道是错的,为了跟上老板的步调也会跳下去。
到17年初,真正的核心员工离职了,公司失去了运行的关键一环,而我刚进入这样的一个关键岗位,还有很多要学习,没有能力撑起重任。只能招一个还勉强能够胜任的人顶上,公司业务范围也被迫缩减了很多。
跌跌拌拌到了10月,经历了众多坎坷的公司总算是平稳了下来,结果紧接着就是一波工资调整,正式进入走量的模式中。还好,该跑的早跑了,留下的也就是这样稳稳的静观其变。
我想,等过年吧~~
看到了那么多新鲜事,总结一下:
1.和公司谈感情,别想了,公司哪有什么感情,只有人才有感情。所以,老板说,公司会记得你的贡献的,就不要期待太多,如果真记得,应该说他会记得而不是公司记得。
2.不要对同事投入太多感情,去留无常,徒增伤感,与志趣相投的人可以保持联系。
3.多和旁边办公室的人搞好关系,能有很多便利。
4.多为自己考虑,少考虑公司的事情,虽然有时候老板会表示欣赏这样的员工,但能够得到实际好处的少之又少,更多的还是看能力,看能力,看能力,能力才是个人的核心力。
5.你要自己评估自己的盈亏,而不是公司的收益,在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公司的收益越高越好,有时候我们总会傻傻的计较公司赚了多少,你才拿了多少提成。
6.看到核心人员离职,评估一下公司整个工作链是否完整,不完整了就要考虑跑路,很多时候,这样的公司还是会拖着苟延残喘好久,并且领导层会不断的给你灌鸡汤,误导你的视听,因为他们需要劳动力,但这样只会把你拖累拖垮,对于在外打工的人,不值得,你值得更好的工作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