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小就比较大大咧咧的人,经常在粗心这件事上犯错误。到了工作中,因为一直写东西比较多,时不时就会出现错别字。彼时还在银行董办工作,一次竟然不小心在给董事长的讲稿中,直接把董事长的名字给写错了。讲话结束后,董事长还特别在这个稿子上打了个圈和问号,当时真是很羞愧。
尽管这样,我这个毛病还是怎么改好。到了现在的公司,作为从事内容工作的我,还是一直把这件事没太在意过。
虽然,本身还是对工作比较负责的我,写完内容也都会复查一遍,但总是对这件事有个“视觉盲区”,时不时会有错误。
而就在最近,我发现这个问题还会“传染”,下属交上来的稿子,出现语病、错字的概率也上升了;叠加了我的“视觉盲区”,给最终录音的领导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为什么大家敢把这样的内容给你呢?”
嗯……真是来自灵魂的拷问。
我觉得这个问题,既是我的问题:为什么我会轻易把这个东西交出去呢?为什么我对错别字这个事情总是不太在意呢?
也是下属的问题:为什么他们也不太在意这些事,并认为我也很容易接受呢?
格一格,其实主要来自于:1.自己不觉得这事严重;2.自己觉得后头有人给你殿后,有“被保护”的心态。
格了这两个原因,其实也不难解决——政与教,一起走。
先说说政。
“如果,大家错一次,罚50元,效果会很大不同?”想想的确是很大不同,我自己也会谨慎N个难度级。
再来说说教。
被保护的感觉自然好,可是反过来,这也代表着我们自己接受了“弱者”、“不担负责任者”的角色。在职场发展的路上,虽然大家也希望轻松有发展,但在轻松和有发展两件事中选一件的话,大家往往还是会选择有发展的。
更多地“赋权”给大家,告诉大家“你需要付全责”,有时候反而是一件很有鼓舞的事情。
法严不严,其实和是否近人情不是一件事,而在于引导的方向;
教深不深,其实教者自己人是不是懂,而在于对方是否有所悟,有所向。
一件小事,越来越觉得大学的“工具书”价值了,有趣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