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学教师已三十年有余,曾在不同的学校工作过。变化的只是工作的物理环境,不变的是内心那份对教育的热爱与情怀。
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应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生活?
我涉入教育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对研究充满了感情,同时也对研究产生了一种职业敏感。
教育研究伴随着我们每一天的教育生活,它既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工作的一种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
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广大一线教师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朱永新教授也说:“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我们一线教师怎样进行研究呢?
结合我自己的研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标——扎根教育实践——凝练教育成果。
第一步——确定研究课题,关键在于:发现真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
第二步——明确研究目标,关键在于:找到“目的地”,将课题规划出路径。
第三步——扎根教育实践,关键在于:探寻巧策略,将路径落地去实践。
第四步——凝练教育成果,关键在于:总结好经验 ,将成果转化为文字。
我们小学的一线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来学校与6-12岁的孩子一起打交道。因此我们研究的问题,是自己在和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遇到的真实而具体的问题。
解决这些儿童成长中的问题,不是完成规定性任务,而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报告评比之后就成了封存的历史,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科研结束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研究,是一种生活。
教育研究,就是为了创造师生生命中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
对一线教师而言,不断的思考、不断的琢磨就是研究,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试图去改变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的大多数的想法与做法就是研究。
因此我倡导,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要努力成为一名儿童研究者。
成为一名儿童研究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认识儿童,认识每一天工作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你有儿童观吗?你是如何认识儿童的?有什么样的儿童观,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的经历便是回答这一问题的最好答案。
每天,在你的教室里,在你的学校里,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多少年来,我们都这样认为:我们的专业不是教书吗?回头看看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教师每天都疲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与班级里那几个“淘气包”斗智斗勇的周旋,与那几个“学慢慢”不能记忆理解各种知识而煞费苦心,同时还要处理各种繁杂表格,与不同的家长交流沟通,承担公开教学等各项任务,似乎极少的真正将每天打交道的儿童进行过研究。
朱永新老师曾有一句话描述这种状态:拿着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其实,每一天的教育日子都是新的。我们应擦亮每一个与儿童相伴的教育的日子。这样,就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
其次,有助于学习如何认识儿童。
丰子恺在《儿女》一文中说:“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申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儿童在画家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把一切心灵献给孩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人类伟大史诗的草稿。”
陶行知给教师提过这样一个建议:“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陈鹤琴先生早就作了揭露:“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们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更像我们成人一样?这岂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
马克斯.范梅南在《教育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这样认识儿童:“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看待儿童?
日常中想当然的评论儿童?
只是凭着经验判断儿童?
长期以来,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这些行为。但是,这些评论和判断真的科学吗?它们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做支撑。我们并未真正认识他们,更未真正发现他们。
其实,每个儿童都是具有创造潜能的具体的人, 儿童在与自我、他人和世界交往中不断显现其创造潜能。
儿童,是一个个变化生长着的生命,具有生命力和生长力。
儿童,每天都在我们面前。
儿童,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在变化,每一天都在成长。
看待儿童,就要看见儿童成长中的可能性。每个儿童的创造潜能都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多样性, 而教师是真正和儿童朝夕相处的人, 最具发现每个儿童的创造潜能的有利条件。
据此, 教师应该成为一名儿童研究者。
第三,有助于认识教师每一天工作的意义。
每一天,当我们教师踏着晨曦走向校园,孩子们也背着自己的书包走向学校。师生们在校园里相遇。老师对孩子们进行教导,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导中成长。老师每一天都与孩子们相处着。
我们的工作就是学会和这一群有着缘分的儿童打交道。我们陪伴着儿童,也培育着儿童在成长。
如何教学?他们才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要教会儿童学习。
如何引导?他们才和伙伴们觉得世界美好而公平;我们要教会儿童做人。
所以,我们可以研究和记录每一个儿童。
只有教师真正投入地研究“这个”、“那个”儿童时, 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复杂性、多样性才能得以显现。
只有教师真正投入地研究“这个”、“那个”儿童时, 教师每一天的工作才会变得不再重复,教师才会不断地创造着构建着和每一个儿童打交道的关系。
前两周,我建议一位班主任老师对一名特殊的儿童做记录,做研究。有一天,她兴奋地告诉我,记录之后发现了这名儿童每一天要发两次脾气,分别在什么时间,遇见什么情况。听见她的发现,我很高兴。
她的行动证明,她已经开始了儿童研究。儿童研究就是对儿童刻意地去观察,去记录,去思考和分析。即使还不能完全解决这名儿童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教育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张文质老师说过,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儿童研究,应当成为教师的第一专业。做一名儿童研究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