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络
这是由一本小说改编的电影,黄色和红色的基调贯穿整个剧情,这也是贯穿我整个大学的一部电影——《洛丽塔》。
大学一年级,老师给我们看了这部电影,后来我自己看了小说,那个学期末这个课程要求写一篇影评,我选的这部电影,从表现手法、人物刻画入手;大二有一门课程要求从色彩和表现手法对一部影视作品写一篇论文,我选的还是这部作品。电影大面积的黄色和红色,我喜欢用“很黄很暴力”形容它。但是今天要讲的不是这部小说或者电影。
电影《洛丽塔》剧照该作绝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小说最初未获准在美国发行,于1955年首次被欧洲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1958年终于出版了美国版,作品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这是百科对《洛丽塔》这部小说的介绍。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1962年3月13日纽约首映,类型是剧情/爱情/情色。
作为一部举世公认的奇书,《洛丽塔》借用情色小说的外壳,成功地抵达了人类心灵深处核心地段,描画着人与世界相遇时的投入、冲突和失败,其中蕴涵的悲剧感,正反映了一个严肃作家的良心。因此,与其说《洛丽塔》是一部批判之书,毋宁说它是一部怜悯之书。通过迷离幻美的文字,纳博科夫用幻想般、魔术般的情节编织出的生活真相,除了在对美的沉迷之外,还促使人们进一步地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做长久的思考。
当《洛丽塔》初版在巴黎由奥林比亚书局出书时,英国政府当局曾要求法国政府查禁。
在英美问世后,英国内阁也曾开会辩论,但是没有禁售。新西兰则后来一度禁售。
《洛丽塔》在美国由普特南书局于1958年7月21日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于1959年1月爬升《纽约时报》畅销书目单第一位。但当时多半的书评都把评论集中于所谓“洛丽塔事件”的纠纷,而不是书的文学价值。
1998年,美国兰登书屋“当代文库”编辑部举行二十世纪百部英文小说和百部英文非小说推选,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排在第四名。
因为《洛丽塔》的风靡,后衍生出了“萝莉(loli)”一词。后在日本引申发展成一种次文化,用来表示可爱的小女孩,或用在与其相关的事物。
看完这些描述,很奇怪,这部片子居然没有被封还能继续看?
先看一下广电15年的通知:
1、2015年4月起实施限外令,海外电视剧将延迟半年播出。
2、演员名人不得主持养生节目
3、2015年起一部电视剧将最多在两家卫视联播
4、9月到10月底间,必须播爱国主义题材和反法西斯题材。
5、严打婚外恋、一夜情内容
6、青春校园片可以出现早恋但不许成功
7、建国后动物不许修炼成精。
可能是《洛丽塔》挂着“国际经典文学著作”的名头吧。
早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三观”和“文学作品”的豆瓣上的评论:
电影《英国病人》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司汤达的《红与黑》
杜拉斯的《情人》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所以,大家都是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角度去看电影的呢?
对于《洛丽塔》,格林与威尔避及书局编辑也有发表过见解,他们的见解不同点是在,前者所看到的是文学与文字,后者却只看到了浮面的淫意淫词。
最近于正的新剧《延禧攻略》大火,于妈改变了以前的风格,把傻白甜玛丽苏女主剧情换成了腹黑复仇女主的故事。以前的时候“傻白甜”被吐槽的体无完肤,现在勇敢果断的腹黑女主被说主角光环太强大。这不是废话吗,没有主角光环把你的生活拍成电视剧有看点吗?看你整天两点一线行尸走肉还是玩手机?
所以评判一部电影、学作品,只是站在故事内容上,似乎过于草率。
电影《英国病人》的原著小说来说,当女主角凯瑟琳在沙漠的洞穴中写下:“我们在一个真实的国家中,而不是地图上描绘的那些有边界的、以统治者命名的国家之中……我想与你、与朋友们走在这样的地方,走在没有地图的地球上”,它所包含的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孤独底色的描绘都足以撼动人心。然而,这些作家通过作品所要体现的宏大意义,都被“三观不正”、被简单的标签掩盖了。
苏珊·桑塔格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不相信有‘人类经验’这种东西存在。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力,有各种不同的对艺术的要求,对‘艺术家是什么’也有不同的自我构想。艺术家认为有必要做的事情是,给人以经验的新型态……艺术家是这样的人,即他挑战被接受的观念,或者给予人们关于经验的其他信息,或者其他阐释。”文艺作品应当是对不同的可能性的展示,可以是最日常的一种,也可以是最极端的一种,是创造性地而不是刻板的。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想法理念需要有一个载体,他需要通过最佳的方式去承载这些思想传递给受众。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评价一部文艺作品的标准是多元的,很难界定,不论是“演技”、“逻辑”还是“故事”,都不过是作品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更不能以此作为衡量一切文艺作品的标准。不同的人看、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得出的结论都不同,但是更多的人会更愿意从故事内容角度去看,但是,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要有完整跌宕的故事情节,立体真实的人物塑造,创作者可以突出自我风格而牺牲故事,可以展现特定形式而弱化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