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

作者: 我才是龙卷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7-23 06:38 被阅读0次

    风陵渡是黄河由南向东拐弯处的渡口,河对面是潼关古城。风陵渡现为镇建制,属芮城县。

    风陵渡因为风后陵所在而得名风陵渡。风后,是黄帝三公之一,《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礼记》:“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三公是对先秦时期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者的称呼,三公辅佐天子。

    相传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琢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迷失方向,不能作战。这时,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风后死后,埋葬在风陵渡镇赵村东南,风后陵高2米余,周30米。

    也有说风后陵是女娲的陵墓,女娲相传为风姓。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通往河南、关中的要津,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繁华之处。魏国与秦国的世代相争,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作为交通要道,1970年黄河风陵渡铁路桥建成通车,连接同蒲线和陇海线,交叉点在华阴市的孟塬镇,孟塬站曾是繁忙的转乘车站,北去运城、西去西安、东去洛阳方向,在此转车。

    黄河风陵渡铁路桥

    1994年底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连接运风高速和连霍高速,风陵渡渡口摆渡过河成为历史。

    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

    现在运城去西安的高铁系大西高铁一段,从临猗东张和永济张营之间过黄河,经大荔、渭南到西安。下图中圈1、2、3分别是风陵渡铁路桥、风陵渡公路大桥、大西高铁晋陕黄河特大桥的位置。

    摆渡功能消失后,渡口必然萧条。现在风陵渡被沿河公路逼在河边,没有渡口应有的面貌,仅有一座水上餐厅,三、四个本地人守着,似乎已经停业。难得岸边的几株大柳树,作为古渡的标配,扎根河岸,发人怀古之思。

    昔日的繁华,只能借助古人的诗词来想象。金代赵子贞有《题风陵渡》诗:“ 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象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落日黄尘起,,晴沙白鸟眠。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船。”

    现在称之为“风陵古渡”,论古老,《史记·魏世家》记载:哀王(当作襄王)16年(前303),秦拔魏蒲反、阳晋、封陵(即风陵);新近发现的秦代封陵津渡玺印"封陵津印",均证明风陵渡之古老。但是风陵渡失去渡口功能也只有几十年,似乎并不古。

    潼关的存在,一是使风陵渡处于河防之地却能避免许多战火,因为进攻关中或中原,没有人会选择强渡黄河后面对金斗潼关;当年曹操讨伐韩遂、马超,从洛阳到潼关久攻不下,遂北渡黄河,路过风陵渡北上,战火并没有在风陵渡燃烧。二是使风陵渡从远古走来却一直籍籍无名,因为潼关城池安全、市井繁华,过往官员客商,大多宁愿留宿潼关,由此文人墨客留下来大量关于潼关的诗词,少有人吟咏河对面的风陵渡。

    在风陵渡放眼黄河对岸的潼关古城景区,景区建筑巍然可见。

    望着汤汤河水,我想到公元前647年的“泛舟之役”。那时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借粮,秦穆公和大臣百里奚等商量,决定借给晋国粮食。运送粟米的船队从秦都雍装船,经渭河东下,进入黄河拐弯北上,再沿着汾河进入浍水,到达晋国都城绛。没有秦国那次慷慨解囊,或许自己的祖先便成饿殍,也就没有今天的自己,“泛舟之役”说起来真能关联到与自己!

    1949年4月,太岳军区在风陵渡设立了“河防司令部第一军渡”,组成支前指挥部,调集船工、民兵、造船工匠1500余人,108只木船,于六月初至七月初,日夜奋战,运送编入第一野战军建制的十八兵团及五千吨军需物资渡河,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贡献,西北战区司令部授予风陵渡“模范军渡”光荣称号。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我没有看过《神雕侠侣》小说,也没有看过《神雕侠侣》影视剧,所以专门查了《神雕侠侣》中郭襄和杨过的故事。

    风陵渡口黄河平静的流淌,江湖中的风陵渡虚化在历史的烟尘中,虚化在落日的余晖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陵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bx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