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做出选择,为什么却对那些客观现实故意视而不见?

我们做出选择,为什么却对那些客观现实故意视而不见?

作者: 青豆qingdou | 来源:发表于2023-09-29 23:55 被阅读0次

在北京的街头,一个人仰望看天,不大一会儿工夫,就围了一群人,个个仰望看天,外围好奇的人还不断地往前拥挤着,问:“怎么了?怎么了?”

不一会儿,最初仰望看天的人挤了出来,说:“看什么看!我鼻子出血了,有什么好看的?”

一个人抬头望天,其他不明真相的人也都采取相同的动作,这就是从众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 它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虽然有道理,但缺乏分析,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不可取,甚至会犯下致命错误。

玛格丽特·赫夫南的代表作《盲目心理学》深度解读了类似这种人类荒诞行为的本质,此书被《金融时报》评为“近十年来颇具影响力的图书之一”。

作者玛格丽特是享誉全球的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英国巴斯大学荣誉博士,TED演讲嘉宾。她长期专注于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荒诞行为。

1、我们只能看见我们愿意看见的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吗?

受试者被要求看一个短片,片中有两队人在四处跑动,传递篮球。一队穿白衫,另一队着黑衣。观看者需要数一数穿白衫的运动员传了几个球。

短片放完之后,过了不到一分钟,问观看者是否看到了其他什么东西。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说他们什么也没看到。实际上片中有一个穿着一套大猩猩服的女生,她走进现场,停在画面中间大约9秒,面对镜头,捶胸,然后走开。

这个实验证明,我们只会看到自己期待去看的,对未期待的事物则视而不见。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内,我们能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绝对的硬性限制的。

无论个人还是集体,有意视而不见并非受单一因素的驱使,而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对人类大脑来说,注意力是一个零和博弈,也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个地方、物体或事情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必须减少对其他方面的关注。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对接收的内容进行过滤或编辑。因此,是让其通过,还是忽略它的存在,我们的选择就成了关键。我们多半接受的是那些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的信息,而动摇我们脆弱的自尊心和最重要信仰的信息,便会很随便地被过滤掉。

因为在天性之中,人们总是期望得到熟悉的或相似的东西,这正是我们的大脑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

这就像河床的形成。最初水流可能是完全随意流动的,但一旦形成小溪,水会沿着这条阻碍最小的水道流淌的可能性便会加大。而我们的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也类似于河床的形成。

2、当脑力资源枯竭时,大脑选择服从

大脑不喜欢冲突,它会拼命解决冲突。当我们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时,我们更容易找到一致之处,而不是分歧之处。

但是,即使大脑处于不理性的状态,它也会给人理性的感觉。这意味着:当我们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核心信念时,我们就是在冒险,即对那些能告诉我们做错了的证据视而不见,而让自己身处险境。

事实证明,认知成本至关重要。人类没有足够的心智能力去做我们认为可以做的所有事情。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看着匆匆而过的大量信息,一边思考和区分,并做出理性的判断。

我们累了,或是心事重重,心理学家称之为“资源枯竭”,这时我们开始精打细算,开始储存脑力资源。 因为“相信”所费的脑力要比“怀疑”少,当我们很累或者分心时就会轻信。我们都带有偏见,偏见来得迅速而不费力气,精疲力竭让我们宁愿选择我们已知和感到舒服的信息。

人有时会喜欢无知而不喜欢认知,他们通过想象某种情况不存在,去应对冲突和变化。对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东西,我们选择眼不见心不烦。

这时我们会选择服从,服从的力量十分强大,足以让我们对自身的利益视而不见。

当你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服从时,你就变成了睁眼瞎:看不到后果,看不到可替代的方法,看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服从之所以变成了一种默认行为,至少部分原因在于服从的对立面是反思和独立思考,它们都需要费点劲才能做到。服从是另一种捷径,因为我们相信他人的水平比我们的高。

3、从众的归属感,让我们对危险视而不见

迫于社会压力,我们大多数人宁肯随大流,哪怕是简单地做出错误的选择,也不愿意落单。

无论我们多么独立(或者想要独立),我们都知道单凭一己之力做不成多少事,被排斥不但会让人感到孤单,也会让个人感觉失去了目标,他们对人生的掌控力减轻,道德感下降,并且自尊感缺失。但是当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人成群结队时,我们变得效率更高,学到了做事的快捷方法,并且感觉自己被人认可。

从众具有强制性,因为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多数都取决于其他人。从众的最大危害是归属感会让我们对危险视而不见,而且还会鼓励我们冒更大的险。

当然,有意视而不见并非总是带来不好的后果。比如,与人相处,对对方的有些缺点视而不见,可以让大家关系和谐。但是,让我们对世界的真实面目视而不见的机制也会置我们于险地。

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那里一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铅锌矿。但是那里的矿山开采延伸得太广,以至于有些矿都挖到了小镇的地底下。

大约200名居民被告知需要搬离,因为那里有即将发生塌方的危险。但政府官员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不幸的是,镇上的其他居民都追随着他们的领导,他们付出了惨重代价,几天后小镇坍塌,有几户家庭家破人亡。

当我们有意视而不见时,那些我们原本能知道而且应该知道的信息被忽略了,因为不知道让我们感觉比较好。

写在最后:

当我们选择不去了解时,我们让自己变得无能为力。但是,当我们坚持观察的时候,我们就给自己带来了希望。

正如所有明智之人做的那样,观察真相是从提出简单的问题开始的:

什么是我能知道、应该知道,而我却不知道的?此时此刻,我遗漏了什么吗?

相关文章

  • 冷漠和自私 已经麻痹了双眼 人们选择虚伪的善意 却对真正的善良视而不见

  • 你故意视而不见,又故意相遇。

    你故意视而不见,又故意相遇。

  • 奇奇怪怪的人,才是宝藏。

    往往只有怪胎,才能发现机会,而我们大家却对其视而不见。怪胎的思维方式,是那些普通人无法理解的,而成功的人,总是极少...

  • 你的问题真多!

    我们总能在别人身上发现诸多问题,却对自身的问题视而不见。 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自私,总喜欢把问题推在别人身上,把...

  • 为什么我们对白天视而不见,却对黑夜穷追不舍?

    为什么你不早点睡? 因为孤独,所以不想睡 如果你觉得孤独,你就晚上看恐怖电影 为什么? 因为你看完恐怖电影,你就能...

  • 念叨着理想的我们,还是会终老于体制内

    我们必须在这些繁乱的光之中做出选择,就是那些做出或没有做出的选择,最终成为了我们的一生。 1 2008年夏天,正在...

  • 真相:我只相信我看到的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你以为你以为的是你以为的吗”,常常被用来批判那些对客观现实视而不见,却一味坚持主观偏见的人。类...

  • 感觉

    在大多数的日子里,我都是凭着感觉来做出选择的,而我们所做出的选择,是根据我所认识到真理来做出判断,但是那些原本我们...

  • 读《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11

    我们应该故意制造一些场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父母选择场景,孩子做出选择。比如,你想吃炒鸡蛋还是煎鸡蛋?这传达给孩子...

  • 成功背后,一定少不了这10个心理学定律

    为什么明明是不真实的,甚至是错误的现象,很多人却信若神明? 为什么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却对家长的爱视而不见?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做出选择,为什么却对那些客观现实故意视而不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cd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