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见到了表姐家的姑娘樱桃,两年未见,小樱桃出落的亭亭玉立,十分招人喜欢,谈及樱桃,表姐一脸难掩的自豪。
听表姐说,樱桃5岁开始学舞蹈,练了一年,出去演出,就可以领舞。6岁喜欢上了画画,开始学习,作品常被表扬和展览。7岁开始学声乐,老师说姑娘人长的漂亮唱的好,半年就成了领唱。8岁开始学点钢琴,弹了半年多,出去演出,成了台柱子(表姐还给看了照片)。现在9岁了,开始学口才,学了两个月就主持了元旦晚会,听完表姐的叙述,我就一个想法:人家的孩子咋生的?(此处很想配表情)
但我也不禁好奇的问表姐:“这么多兴趣班,孩子学的过来吗?”
表姐一听,脸上的表情却换了。原来,孩子学了一年舞蹈,说是压腿下腰太疼,不想练,就停了。学了两年的画画,觉得枯燥,就不画了。学了不到一年的声乐,觉得站的累就放弃了。现在学的是电钢琴和口才。
虽然大过年的,不好表现的太明显,但我那一脸艳羡估计没维持好,被表姐看出来了,接着表姐补充道:“我们要遵重孩子的想法嘛,孩子不想学,也不能逼她,她开心就好”。
可是一句“开心就好”,却成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坑。试想一下,以此类推,十年之后孩子步入大学的时候,学过的东西一大堆,但真正练的炉火纯青拿的出手的是什么呢?照目前这个发展,真是不好妄下定论。
也许很多家长和表姐想的一样,有没有一技之长不重要,孩子开心,成长过程中有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我们作为父母的已经尽心就可以了。其实,比起那些不重视孩子教育的,这样的父母已经很尽职尽责了。
可是,这样的教育方式,父母付出了金钱和时间,孩子付出了汗水和努力,但是收获的却是每座山都爬了一段,山下的风景看了不少,但登顶的愉悦却难以体会。若只是看看风景也就罢了,但放在学习上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技之长没学成,却养成了浅尝辄止的习惯,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问题就放弃,父母的这种“尊重”和“孩子开心就好”的心里,给孩子也造成凡事“我开心”就好的想法,学习时抱着新鲜感和热情,努力一段时间,收获一箩筐的表扬,然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再体验新鲜的,如何能有更大的收获?
作为父母,其实我们都明白,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开心就好,凡事想有所成,没有一番深耕,又怎么会开花结果,就像歌词里唱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这种浅尝辄止的教育方式背后给孩子埋下的却是行为习惯的恶果。
试想一下,徐静蕾也是从小学开始学习书法,书法练习是多么的枯燥无趣,如果不是父亲的严格要求,又怎么会有今日的“方正静蕾体”。
我小时候学习美术的朋友也有很多,聪明的、画的好的比比皆是,但时至今日,只有一位同学,当时她的成绩虽然一般,但凭着多年的坚持最后考取了清华美院。
今天的孩子,生活环境优越、网络发达,想学什么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无论何时,学成什么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稚子无知,觉得辛苦、遇到困难退缩都是常态,可作为父母,关键时刻不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甚至是严厉的督促,数十年之后,当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时,你就不怕他会埋怨:“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当初不鼓励我去坚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