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个人心理治疗是灵性和心理学的整合,就必须先描述这两个领域的整体架构。
一、灵性层面——永恒哲学的灵性架构
二、心理学层面——传统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第一大势力:行为主义学派
第二大势力:精神分析主义
第三大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四大势力:超个人心理学
03.第三大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
在20世纪30-50年代间,心理学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力量,比如身体工作、存在主义、现象学和完形疗法等。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和马斯洛,促使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也就是第三势力。
马斯洛率先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病理而没有研究健康的人。于是他创造了人类第一张关于成长的地图。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转化模式: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学派对人的问题增加了新的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自我实现是了解自我具有越来越大的潜能的过程。当无法实现这种潜能时,就会导致心理的痛苦,以及自我和世界的压迫感。
潜能的实现是这个模式的疗愈之道,借由提升动机的等级,从匮乏性动机到成长动机,在提升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满足。不论是通过治疗还是其他方式得到的成长,都能增进自我当前的可能性:扩大自我的选择,深化其完整的有机体经验,允许人以新的方式伸展,扩展创造的反应。
里奇的身体工作以另一种隐喻描述人类问题。里奇以身体的盔甲描述具有对抗性感受的压抑和防御。身体的盔甲就是长期紧绷的肌肉,会抑制呼吸,进而压抑人原本能感受到的兴奋与能量,使不受欢迎的感受留在潜意识中。
因应之道就是软化身体的盔甲,通过治疗使人体验所有的感受和能量,然后身体就能承受和支持更大的兴奋感和能量流动,以全然的活力呈现自己。
存在主义学者则以不同的语言描述人类经验,认为人类的基本处境是恐惧、焦虑、死亡的觉察、意义的缺乏,害怕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承担责任。逃避这些核心经验会导致不真诚的存在,不愿直接面对自己的经验,从而转向肤浅的琐事,比如工作、关系、娱乐中失去自我,以避免面对存在的痛苦和生命本然的恐惧。
因应之道就是以真诚的存在取代不真诚的存在,正面迎向存在的处境,掌握关键的议题:责任、选择、死亡的觉察、意义的缺乏、存在的焦虑以及孤独,使人能放下不真诚的琐事,去面对死亡,适应存在的孤单与焦虑,为自己做出选择并负起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