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超个人心理学》笔记

《超个人心理学》笔记

作者: 墓骰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01:19 被阅读0次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定义

    我是谁?

    • 传统灵性的定义: 灵魂,一种灵性的存在。宗教修行即是灵性传统与内在本体联结的方法

    • 现代心理学的定义: 自我,一种心理的存在。而深度心理治疗就是重新认识自我、疗愈自我、自我成长的心灵旅程。

    • 超个人:试图结合这两种答案。关注的重点是 发展自我,同时重视超越自我的需要。意识是两者的交集。超越和跨越两重意思。灵性合一。吸收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整合创造。

    要点

    • 佛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 超个人代表人物:肯威尔伯、卡尔-荣格、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

    基本假设

    • 1 人的本质是灵性
    • 2 意识是多维的
    • 3 人类有寻求灵性的强烈欲望,通过强化个人、社会、超越觉察,表现出追寻完满的意图。马斯洛需求理论:自我探索、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 4 接触内在智慧与指导的深层来源,不但有可能,也有助于成长
      所有现代心理学治疗都以直觉摸索、寻找深层的智慧来源,而不是追求表层的自我
      • 完形治疗:有机体智慧,有机体的自我调节取代自我的控制
      • 荣格学派:以潜意识智慧的灵性我取代自我的控制
      • 自我心理学和对象关系理论 :以核心自我、真实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
        假我(防卫机制建立)为中心
      • 存在主义:真我为真正指引,而不是折中妥协不真实的自我。
    • 5 将意识中的意志和抱负与灵性的渴望结合起来具有更高层次的健康价值。不要坚守任何教条。万向神圣的不中一条道路
    • 6 超常意识状态是取得超个人经验的一种方法,对闻愈和成长都有帮助
    • 我们的生活和活动都是有意义的。一方面不断的找出更深的意义,另一方面不断建构和诠释更深的意义。
    • 7 超个人的上下文以不周的方式看待人和来访者,传统把来访者看作他人,超个人和人本主义一致,视为寻求灵性的同伴,慈悲的治疗态度。

    二、 灵性架构

    永恒哲学:?

    • 一神论:大部分印度人和大部吠檀多派,?
    • 非二元论:西方不二论吠檀多,?佛教,坚持没有灵魂
    • 印度教包括两个维度,一神论和非二元论

    永恒哲学宇届论

    • 人间层面: 身体、感官和心所在的现实界,是感觉经验和心智构建的基础
    • 中介层面:灵界,微细能量、微细知觉、微细物理过程和生命,是和通-
    • 灵的层面,巫术 的世界。荣格所说的原型层面
    • 属天层面:人格化的神性
    • 永恒层面:

    灵性架构

    1、身
    2、心(感受)
    3、魂(个体性的终极所在,与神性有关的认同)
    4、灵(spring,个人的大梵、佛性,对神性的认同)

    传统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行为主义学派

    18世纪未从巴甫洛夫到20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数千个老鼠实验到最兴盛时期。重点关注科学上可观察的现象(学习和行为)。临床分为行为治疗(如恐惧症)和认知治疗,对灵性的认识有局限性,只研究外在可观察的现象。后来认知治疗开始检视思考如何影响感受。认知治疗对抑郁比较有用。
    转化模式:把痛苦归因为经验性应激反应,以错误和非理性的方式来感知、思考、对情境做出反应,从而产生负面的感受、抑郁、焦虑、和痛苦。主要治疗方式是强调以新的学习克服旧有的学习。

    精神分析学派

    建立在人类心灵内在地图的是 佛咯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启了对灵性的认识。除了探索意识之外,还探索潜意识。成人受到童年期影响、梦是有意义的、许多感受和冲动对生活的影响是不受理性和意识自我控制的,潜意识抗拒这些感受。也被称为冲突模式:冲动与防御、心与身、自我与社会、变得成熟与退化的力量、本我与超我、性欲与功击都是互相冲突的力量。比较悲观,追随者有:荣格、兰格、阿德勒、霍妮、和里奇都反对悲观的观点。

    转化模式:开创了深度心理学加上后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同意灵性的观点,认为潜意识是问题所在。隐喻: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情绪创作,人在幼年时受到伤害,适应力受到了伤害,无法使创伤得到疗愈。防御的隐喻:为了适应创伤的痛苦,人会保护自己,把痛苦推走。所谓防御机制是用来描述人如何处理创伤的痛苦,也就是转移注意力,不去意识痛苦。
    父母由于自身的创伤无法处理小孩的创伤,小孩需要保持自己在家庭系统里的位置,于是压抑自己的感受和痛苦和需求,在一段时间后就感受不到这些了。长大后形成长期紧绷的身体姿势,不断重复,以致成人依然以幼时的防卫姿态生活,内心状态的压抑和其他逃避的防御机制,就成为内在的分裂,心灵痛苦和冲突的来源。
    治疗模式:通过回忆、重新经验、释放和处理旧时的伤口以得到疗愈。深度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看清当前的痛苦来源是儿时创伤的重演:重新联结旧时的伤害,加以感受然后表达儿时无法表达的部分。并以不同的方式与期共处,用语言表达这种经验于是开始复原。但要先移除防御,要不断的开启觉察。另一个隐喻:创伤导致的防御使自我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导致自我结构的缺陷或断裂。这种缺陷的假的自我与他人建立关系,剥夺了健康的活力、自我价值感和真诚亲密的能力。
    所以自体心理学的主要隐喻就是结构缺陷和虚假或防御的自我结构。这样问题被定位于不稳定的自我。对应的办法是建立新的自我结构。疗伤,去除防御或虚假的结构,让核心的自我得以浮现。通过情感转移,发展新的自我结构,提升自我价值感,并认清自己的使命。

    人本主义学派

    20世纪 3050年代期间,出现了身体工作(个体盔甲的软化)、存在主义、现象学、和完形疗法。罗杰斯和马斯洛促进了这个学派的发展。需求层次理论。
    转化模式:自我实现是了解自我具有越来越大潜能的过程。当无法实现时会导致心理的痛苦。以及自我和世界的压迫感。

    超个人学派

    三、 意识:存在的基础

    中年危机,也是转机

    完形与灵性传统的相似处:
    以当下为中心
    觉察
    重视感觉和身体
    我与你(之前是我与它,非对等)
    道德

    精神分析与佛教、道教的将会点:
    发展意识的价值(意识到潜意识,觉醒、灵性)
    自我与无我、高层我
    敏锐的知觉
    面对一切发生的事
    时间取向(过去和未来,进入当下)
    慈悲

    各种修行方法:
    灵的道路:非人格化的神性
    观照法
    魂的道路:人格化的神性
    奉献-虞诚-臣服-祷告
    共有的:诱发法、压抑法、建立专注法

    上修
    放松和自我调节的方式
    能揭露被压抑的潜意识内容
    呈现更高层的潜意识内容
    珵晚高层的状态
    交互抑制(一种消除另一种)
    更新意识促进转化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超个人心理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vrj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