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的作家是俄国的格拉宁,书中介绍了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在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人生的最后几十年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更让人好奇他是怎么做的,用什么方法达到的?
作者也有这样的好奇。
柳比歇夫是用那些“时间统计”来计算时间的开销的。
每天详细记录时间,然后总结纯工作时间,每月月底还要再做一次总结,画一些图,列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每月的总结做一份详尽的年度总结。
他的文档都编了号码,装订成册,包括学术通信、事务信函,生物学、数学、社会学的教案,日记,论文,手稿,他的回忆录,笔记本、札记、学术报告、照片、书评等等。
信件、手稿都用打字机重新打过,副本订了起来。
所有的日记从1916年开始记起统统保存了下来,一天也没断过,即使是在战争年代。
他的日记很简短,记着当天干过的事,注明用了几个钟头几分钟,没有记叙,没有细节,没有思考,通过这些时间统计,他的一生可以一小时一小时的回顾。如下: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
坚定袋蛾——20分
(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
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柳比歇夫的日记都是这样记载的,每天五至七行。整个一天的活动,包括看报,都经过分析,分门别类登记上。
工作分为基本工作和附加工作,在0.5和1.0来代表。他的方法也是逐步形成的,但他早早的就找到了一生的事业。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除了最富于创作性的第一类工作外 ,第二类工作的统计也是同样的详细,所有规定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时完成。
所谓休息就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是正确的田间轮作制。
每天结算他度过的时间,尤其基础工作和附加工作要合计。
他记下工作起讫的时间,误差不超过五分钟。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
“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3个小时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3个小时。
他把一昼夜的有效时间即纯时间算成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十分钟。
根据柳比歇夫亲身体验到的,需要高深学识的工作,他一天至多能干七八个小时。
关于每月的总结画表画图,每一项工作包含什么内容都详细记载。
结算同时也是对计划的总结。一总结马上提出下个月的计划。
制定年度计划或月计划时,不得不依靠过去经验。根据经验会知道一小时能看多少页的书。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头脑清醒的时候应当钻研数学,累了便看书。
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够存在,是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
年度总结是篇幅浩瀚的报表,整整一本,什么都记录。从这份年度总结中可以了解到他看了多少书,都是什么书;各国文字的文艺作品看了多少页。
每一年过去,柳比歇夫都要进行分析研究,统计学的一切办法都用上了。素材有的是——那便是每个月的小结。
总结完上一年,就该制订下一年的计划了。下一年的计划是根据柳比歇夫提出的任务大致安排的。
关于读书,他在抄抄写写中找到快乐,写了许多东西备而不用。重要的论著,他做的摘要十分详细,花了许多时间,积累了丰富的采了。凡是重要的著作,都要写个提纲,再进行分析研究,所有的摘要和评论都规规矩矩地装订成册。这些用打字机打的合订本,犹如读书总结,是他融会贯通了的只是的存放处,所以他的手头上有大量的存货,随用随取。
在青年时代他的读书方法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他看的书比其他人少,但其他人看书比较浮皮潦草,许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
至于他看书的办法能使他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
如果一本书谈得是他不大了解的新东西,他就尽量做摘要。凡是比较重要的书,都尽量写一份评论性的简介。
随便那本书的作者,凡有独特的见解,他都极善于汲取。有的书一张纸就够了,某些大部头,需要几张纸来归纳。他的读书记录里又打量的插图、表格、附页、书皮……
关于读书时间的安排:清早,头脑清醒,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虽然他寻找到毕生追寻的事业,一切的方法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但他也明白最好不是震惊这个世界,而是活在这个世界。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他利用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
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
他对时间下脚料的利用,考虑得无微不至。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
英语,他就是主要利用“时间下脚料”学会的。
路上看什么样的书也要根据做什么样的车,多久的车程来考虑。
要采取这种方法,必须知道一切可有效利用的时间,可这个方法不承认有无法利用的时间。所有的时间一视同仁,一样宝贵。
因为每个小时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个小时和那个小时都是平等的,每个小时都要结算。
柳比歇夫的几个原则: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