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热播之后,大呼虐心者甚众。虐心程度确非一般,所谓虐心的根本,大概无外乎主人公郑耀先的人性和信仰之冲突。故事跌宕起伏,很精彩。加上演员各个都是戏骨精英,所以让观众很容易有代入感!不由让我想起很多,就拿着电视剧做个引子,写些东西。
说人性,很简单,就是人类所共有的心理属性,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比如:父母、兄弟之情,袍泽之谊……这类感情是天生的。而信仰则不通,信仰是通过后天的认知培养出来的,比如某种思想或宗教的信奉和敬仰,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谓“习”便是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人与人的经历和认知爱好不同,习性则不通。人若秉持某种信仰一定得慎重,否则自己也很容易人不人鬼不鬼。郑耀先在剧中不只一次的问别人问自己,自己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令其饱受折磨。最后支撑他的是“干我们这一行的,什么都可以是假的,只有信仰才是真的。”信仰在剧中体现和贯穿主人公一生。全剧共46集,但从20集以后,我为郑耀先的信仰怅然!更为其女儿周乔不明就里便置亲情而不顾的信仰所喟叹!这与《归来》里陆焉识的女儿丹丹何其相似!
实不相瞒我的好多观点自己的长辈、亲戚就不认同,他们大多不会看我写的东西。但这不影响我的孝悌之道,这便是人性使然。但要说信仰不同也可能惹得手足间兄弟阋墙,朋友间管宁割席。就连抗日名将傅作义和其女儿傅冬菊之间都能因主义不同而分道扬镳,平津会战期间女儿将父亲的战略部属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传给她父亲的敌人,使得北平守军在战场上屡屡受挫。其父“经常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以头撞墙,咬火柴头想自杀”。而傅冬菊则乘机劝降。这样亲人间反目的例子在特殊时期触目皆是,令人唏嘘!也使普通人大惑不解。
信仰的形成是好多人成长之必然,信仰不是拿之则来,挥之则去。是习染积久可能半随一生的行事准则,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信仰可以是主义,可以是教义,可以是其他,然而如今大多数人在这波谲云诡的世道中信仰“适者生存”其实这种信仰等于“逆淘汰”目的的混淆和手段的完善是其主要特征。比如毕业证书是手段,掌握技能是目的。可又有多少人混淆了这些,生活和活着两码事儿。跪着的嘲讽站着的比比皆是,“文化人”“老实人”是人们调侃、揶揄的代名词。在单位、职场,不能通流合污就是另类。
在《风筝》剧中有一段被河蟹掉的对白-----君宝对周乔说:“你等着,或许有一天,你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情形:一些中国人,将一无所有。无产、无知、无情、无法、无德、无美,最后都变成无赖,睁着眼睛说瞎话,张着大嘴说屁话,昧着良心说假话。荒唐无耻到不知道自己的灵魂为何物。什么诚信廉耻?什么正义礼让?阶级斗争转为利益之争。实用主义,甚嚣尘上。没有信任,没有责任。道德沦丧,甚至贪污腐败,唯利是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都是今天大家互相揭发、互相批斗、互相出卖,人整人、人斗人的结果。你也会步入中年,到那个时候都已为人母,或者是祖母。面对你的后代,你将如何叙述这段历史?会掩盖和推卸责任,成为一个不能说也说不得的人。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不去面壁思过自己的以往。悔,是自陈其罪。忏,是请求别人的宽恕和原谅。忏悔的人,会真正感觉到别人的痛。这些痛,痛到自己的灵魂深处。这痛,还是自己给别人做下的。我会等着你的忏悔。”
其实谈这些并不是制造一种曲高和寡的姿态,只是不想成为驽马恋栈豆的奴才。最终人之所以为人,做人首要是问心无愧,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自己。无魂之躯,与走兽何异?人性是天生的,信仰是后来的。人这一生应该有自己坚持的信仰,但拥有什么样的信仰,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首先信仰不能沦为某些上位者巧取豪夺的工具。郑耀先的主义注定了他的职责,这是其一生的写照,但曲终人散时给人无限的遐想。其实在我看来信仰便是人性的升华!
你的主义可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