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
星期天上午九点多,我在步行街小巷里吃完早餐,打算到附近的公园去转一转。突然,声色沙哑的一声呼唤,从我身后不远处传来。从声音的特色,我大约可以判断是谁在叫人,而且叫的对象很可能是我。
我迟疑片刻,立刻迈开步子,快步坚定地朝前走去。她曾经像一根刺,虽然已经被我生生从心里拔出来,但伤口延伸出来的痛和敏感,常常冷不丁地刺激到我的神经。今天也是这样,不管当街叫人的那位是不是她,但那一声呼唤已经成功地激活了我的伤痛和怨恨——尽管从我搬离合租屋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已经不打算余生再和她有任何瓜葛。
随着对人性的越来越理解,我的意识里不再是黑白两色分明,对于灰色地带,我选择兼容。所以,我一再要求自己,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任何人。但奇怪的是,她的所做所为,让我想起来还会一阵阵胃里泛恶心。
我们初次遇见并打招呼,是在班车最后一个站点下车后,我们差不多并肩走进同一栋公寓的大堂里。
“咦,你也在这儿住啊?”她先朝我甜甜一笑,然后就是搭讪的话。
我不知道她哪一站上的车。车按着既定的路线一直向前,不断有人上下。后来几站,只剩下车的人。站点越来越少,车内人也越来越少,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注意到她的——一个穿白裙,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同龄人。
终点站,就剩下我们两个人了。我们一前一后下车,不约而同地走进同一栋公寓。她朝我搭讪,我一点也不意外。如果不是我的个性太过被动,或许先开腔的那个人就是我了。
这个点儿,乘公司的同一趟班车回到同一处寓所。难免让人不自觉就此产生诸多联想,同事,同乘,近邻,这三种关系的任何一种都会让两个不相干的异乡人产生某种情感上的联结与亲近。很多时候,形而上的亲近与信任无关,只是两个陌生人在巧合之下的一份默契。犹如有着某种相似经历和职业的人碰面时的会心一笑。
进电梯,我按下自己住的楼层键,正想问她那一层,她率先发话,真巧,同一层!
在过道雪白的灯光里,我眼见她背对着我一步一步走向廊道尽头的那一间,我才掏钥匙打开自己的房门。
关上门儿那会儿我还在想,也许从今天起,终点站下车的,将不再是孤零零我一个人。想当然的猜测让我安心,亦让我暗暗欣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