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滴滴出行·产品体验分析

滴滴出行·产品体验分析

作者: 田螺少女二两 | 来源:发表于2016-10-27 10:57 被阅读0次

    一、概述

    1、体验环境

    产品名称:滴滴出行

    产品版本:v 4.1.10

    设备型号:ipad mini2

    操作系统:ISO 9.3.5

    体验时间:2016-10-25

    2、产品简介

    2015年9月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最初滴滴从打车出身,而后开始不断扩展形式,代驾、大巴、专车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出行方式。滴滴出行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正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3、产品定位

    快捷、方便的打车应用。

    二、需求分析

    1、痛点:

    1)乘客端——打车难: 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打车难

                                            偏远地区打车难

                                            恶劣天气、深夜打车难

                                            打车等待时间不能保证

    2)司机端——空驶率高:  接活方式以扫街为主,效率低,浪费油钱和精力

                                                愿意接中长途和顺风车生意

                                                选择性接单造成空驶现象

    2、需求:

    乘客端:提高出行舒适度、出行效率

    司机端:接到合适的单,降低空驶率

    三、用户分析

    专车司机用户——中坚砥柱人群

    专车司机人群构成主要以中等收入水平的70、80后男性为主,大部分专车司机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及以上,拥有自己的私家车并多以兼职形式进行专车运营,呈现出工作职位稳定、看重家庭因素、渴望更多收入的社会中坚砥柱人群特征。

    出租车司机用户——大龄高压人群

    出租车司机以男性从业者为主,多数已成家立业并过着居家生活,受教育水平较低且年龄分布明显偏大,收入高于地区平均水平,而相比专车司机与专车乘客收入明显偏低,生活压力更大,呈现出家庭责任重、生活压力大的大龄高压人群特征。

    专车乘客——有钱任性精英阶层

    专车乘客中男女比例较为平均,主要以70、80后为主,未婚比例相比专车司机与出租车司机更高,受到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高达92.5%,另外专车乘客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工作中高端职位较多,约租车服务出现之前专车乘客自驾和乘坐出租车比例较高,显示出高学历、高收入、高生活品质的精英特质。

    四、产品结构图

    将出行方式置于顶部的标签栏,方便用户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个人菜单栏、消息栏分别在左、右上角,将与产品核心功能无关的功能放置在其中,核心功能的内容占了屏幕近2/3的面积,突出了滴滴出行的核心功能。

    五、核心功能分析:

    置于顶部的标签栏,方便用户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地图上很直观地看到车辆数量、司机实时位置,需要等待的时间(很人性化,尊重用户的时间)

    白色的小车表示快车,黄色的小车表示出租车(很符合出租车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黄色也给人安全的感觉)

    输入地址时,除了系统推荐,还会显示最近使用的地址,更加方便用户使用,满足“快速叫车”的目的。

    1、快车

    快车分:拼车、不拼车

    点击图1中“+”,跳至图2,增加“出发时间、加小费”(可能考虑到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付小费的习惯,弱化了这个功能,也减少了司机额外收益,尤其是现在由于滴滴减少司机端补贴,“加小费”可以是除补贴之外能鼓励司机接单的按钮)

    建议:小费只有0、10、20、30元四种选择,可以增加小额小费,降低用户给小费的门槛,也给用户更多选择

    2、出租车

    出租车按出行时间分:现在、预约

    很人性化为用户设置了“自己乘车”、“为他人叫车”以及“捎话”选项

    “捎话”除了罗列出可能会高频用到的标签,也给了用户自定义输入的选择,限制在20字以内,提供标签和限制字数,均降低用户输入的门槛,也方便司机快速阅读获取关键信息(考虑到司机驾驶的安全性,不宜阅读过多字数)

    选择乘车人,除了用户自己需要叫车,有时候朋友没带手机、或者没安装滴滴等情况,选择“为他人叫车”则可以解决朋友需要叫车的需求。

    界面中“自己叫车”是黑色字,“为他人叫车”是灰色字,但是点击这两个按钮,都会进入同一个页面(上图图2),只有再点击“自己乘车”才能完成用户给自己叫车这一步骤。

    建议:当点击“自己乘车时”,卡片上移,直接在(上图图1)“自己乘车”下方显示用户信息,而当点击“为他人叫车”才跳至上图图2

    点击“呼叫出租车”,出现确认叫车的提示框,而不是直接叫车,避免用户由于失误或者其他原因叫错车,因为这种原因取消叫车,用户则需要重新叫车,并支付取消费用,加大了操作和金钱成本,也会耽误司机。

    “现在”选项中有“打表来接”,点击后,右下角“捎话”按钮显示为“3公里内打表接”,点击后跳至上图2,自定义输入框由系统键入“3公里内打表接”。

    建议:将“捎话”换成“3公里内打表接”,很容易误导用户,建议在图1中“打表来接”直接换成“3公里内打表接”

    选择“打表来接”后,点击“预约”,界面中“捎话”依旧换为“3公里内打表接”,如果要取消打表来接,操作是点击“现在-打表来接-预约”,即可进行预约操作

    建议:在“预约”界面中加入“3公里内打表接”(至于为什么不是“打表来接”,原因在上一条)

    2、顺风车

    顺风车界面较之其他界面,略显繁杂,虽然发布行程属于核心功能,但是两个很瞩目的黄框横亘在白色为主的界面中央,很阻碍视线的流动

    建议:将发布市内行程、跨城行程按钮放置于底部标签栏

    对于大众而言,常用路线无非家、学校、公司,只有点击图中相反方向标志,才会出现出行时间,并且需要用户亲自输入路线名字

    建议:路线名字推荐家、公司、学校,自定义输入,上下滑动即可

    查找同路人页面,只有上下班时间,如果用户需要更改出行路线,至少需要4步操作到达“添加常用路线”,还不计返回继续查找的步骤

    建议:在查找同路人页面,添加输入地址的按钮

    一般人们会搭信任的人的顺风车,所以信任值这个功能对用户很重要,可以看到滴滴在这方面做的努力有:

    1)寻找车主时,可以按男性、女性优先进行筛选(但也有未完善性别等个人信息的情况,需要加强引导用户完善个人信息)

    2)查看对方顺风车主页,可以看到认证信息、信任值、评价,黑名单功能(不清楚用户、司机双方给对方评论是否公正,建议滴滴建立双向评论机制,防止恶意或者刷好评)

    4、其他

    1)专车

    依旧分“现在”、“预约”,增加了“接送机”

    黑色小车代表专车,给人高端、商务的感觉

    2)代驾

    针对用户自己无法驾车的情况,如酒后、长途行驶,或商务出行等,通过地图可以直观看到附近代驾司机所处的位置,代驾司机图标是戴着白手套手握着方向盘,戴着工号牌、面容略带微笑的男士,给人一种值得信任的感觉。

    分“日常代驾”、“包司机”,包司机选项又分市内、跨城,并且有出发时间、服务时长选择

    3)试驾

    车辆销售过程中,厂商(营销不透明、反馈数据少)、营销上(成本高、车辆少)、用户(预约慢、出行难、时间短、体验差)三方需求存在很大的缝隙。

    试驾能够让乘客在车主的陪同下驾驶车辆,与车主交谈,了解车的性能。不同于滴滴体系中传统的司乘关系,试驾增加了车的角色,车主和乘客基于某款车建立关系。

    4)公交

    系统会根据距离用户最近的公交站,在底部显示经过此站台的公交车,会有动态的雷达状标志提示到站还有几分钟

    点击底部“磨子桥站”,会跳至显示此辆公交的详细信息(用户一般会点击“34路”,不容易想到点击站台去查看公交的详细信息,可能是考虑到每点击一路车,卡片显示的是到站还有几分钟,再点击车,也许会造成误导)

    很人性化标识出地铁换乘点,并且不止显示一辆102路的信息(当用户错过第一辆时,方便用户根据第二辆到站时间,判断是否选择其他出行方式,或是继续等待)

    “纠错”按钮,考虑到了公交线路有时会有变动,或者线路统计错误等原因,另一方面也让用户有参与感。(想吐槽下粗糙的红包图案)

    5)租车

    限购又限号、打车难、养车贵……有用车需求的群体部分转向租车方式。艾瑞网研究数据显示,租车软件的用户需求按照用车目的可分为旅游租车、商务租车和日常租车;按照租车地点可分为异地租车和当地租车。

    六、关于滴滴的一些思考

    滴滴出行界面采用橘色白色搭配,核心功能占去2/3的屏幕,次要功能放在左、右上角,引导用户始终聚焦在打车的核心操作,操作界面流畅、美好,学习成本低。

    滴滴出行作为一款生活类APP,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改变,从滴滴试驾作为“线上4S店”在售车流程方面的商业试水,可以猜测根据使用场景,未来滴滴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旅游、医疗等方面的扩展。但最近滴滴出行给乘客的折扣、给司机的补贴越来越少,很大程度减少了两端用户的使用频率,加之用户对互联网专车出行的安全性持有怀疑,亟待于在鼓励两端用户使用,以及增加安全性和信任感方面做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滴滴出行·产品体验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nd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