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事君尽礼是谄媚?

事君尽礼是谄媚?

作者: 遇见哲美 | 来源:发表于2021-06-07 23:36 被阅读0次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谄,用卑贱的态度奉承、讨好别人。夫子说:“对国君行君臣之礼,人们却以为在献谄媚。”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孔安国注:“时,事君者多无礼,故以有礼者为谄也。”当时鲁国是君弱臣强,鲁国国君被三家架空,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而且三家还常常违越礼仪,使用天子的礼乐。

    《八佾》第三前面两章就讲到的,“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三家用天子的祭祀礼乐用在自己的家堂上,这都是严重的违礼行为。时人习非成是,反以事君尽礼为谄。

    在这种黑白颠倒的社会风气里,对行君臣之礼的人,大家反而觉得不太正常,反倒认为别人是谄媚,巴结国君。历史上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像秦朝的赵高,试图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害死了。

    在黑暗的政治环境下,孔子以道抗势,勇而无畏。虽然他人行事不合礼,可是夫子坚持正道,他还是选择事君尽礼。为什么“事君尽礼”不是谄?张居正先生对此解释道:“盖当时公室衰微,强臣僭窃,上下之际,多不循礼,惟孔子欲明礼法以挽回之。如过位则色勃,升堂则屏气,违众而拜堂下,闻命而不俟车,这等循礼,当时反以为谄,则礼法之不明于天下可知。故孔子之言如此。”

    在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大家都不依礼而行了。惟有孔子在认真地用礼法挽回世道人心。比如,夫子经过君主的位置,哪怕君主不在,他还是是会脸色马上变得肃敬,脚步快速,不敢懈怠。升堂的时候,屏住气息,像是不呼吸一样,听到国君召唤不等备好车,就立刻步行出发。

    《子罕》篇中所记载:“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下,泰也。虽违众,吾从下。”当时臣子拜见国君,那时候大家都行堂上跪拜之礼,并不合古制,但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而夫子独反众人,循古法行堂下跪拜之礼,虽合古法,但却极容易被人们讽为谄媚。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处在夫子的时代,我们会如何做呢?一般人在这种强大社会风气之下,往往会丢掉信仰,变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最终泯灭了自己的理想和真性情。但是夫子却坚定如初,他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侍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

    礼的基本精神从仁出发,他不仅重礼的内在精神,也重礼的外在形式。夫子倾其一生,都在为恢复周礼而奔波,他一直都在正确的事。作为国君的臣子,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因此他就尽力做他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做的。

    圣贤君子为人处事,依据道义而行,所重视的是道义,是意诚心正。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有局部的、暂时的利益,也决不会去做,就像上一章我们学的饩之礼,夫子跟子贡发自内心地说,“我爱其礼”。

    所以,夫子做一件事,不是考虑那件事情是否能成功,那件事是否能带给自己多大好处,才决定去做还是不做,而是他觉得依礼应该做就去做。哪怕遭到所有人批评指责,他都有那种勇往直前的勇气。

    假如我们身处在这种环境中,我们有几多勇气能坚持下去呢?面对权贵与道义抉择的时候,你会怎么选择呢?我想关于道义、正直、真理,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但在原则面前,必须得坚持底线。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你做了你应该做的事情,坚守了你应该坚守的道义,被人嘲笑以后你就放弃了。

    其实,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是能够时刻把握住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让自己活在道义担当中,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看法当中。即使人们那样颠倒的评价夫子,他也并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他人,而是非常淡然地说了一句“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朱子集注》引程子注:“圣人事君尽礼,当时认为谄。若他人言之,必曰‘我事君尽礼,小人以为谄’。而夫子之言止于如此,圣人道大德弘,此亦可见。”夫子事君以礼,就是对君王非常恭敬,那别人反倒讥笑他说你是谄媚。但夫子没有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还是事君尽礼。可是你看夫子他讲话非常温和。如果我要像夫子听到别人这样说,一定会说了:“我事君尽礼,只有小人会以为我在谄媚。”一开口就会批评、指责别人,自赞毁他。

    这就看出圣人道德之高尚,他的温良恭俭让,谦虚温和。所以圣人的道德,表现出来的必定是质直柔和。质就是他心地正直,虽然别人都不事君尽礼,可是他自己事君尽礼,不受别人影响。别人不这么做,他也不会去攻击他,狠狠批评他,只是把正道说出来,把这现象说出来,让你自己去思考。

    所以说圣人不出,万古如长夜。我们遇到事情,根本没有抉择的能力。而儒家非常注重人伦道德,这是我们应该跟着夫子学习的。学习这一章,对我们的启发有哪些呢?

    首先,以诚敬之心面对一切的人事物。我们学习《论语》,夫子跟我们强调最多的就是仁,内仁外礼无论是在君臣、父子、夫妇或者朋友之间都非常需要。不要说事君,就是平常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要有适宜的行为,如果具备了,那么做为人基本的内涵也就有了,倘若这个失去了,那么虽然是一个人的形貌,却没有人的内涵。

    其次,学圣贤就不要怕,把准正确方向,人与人之间相处,一定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无论在家庭还是团体里,我们都要先有一个坚定的目标,然后坚持依礼行事。人生有时就是这样,明明是在做你该做的事,也是好事,却遭人误解,甚至有人对你冷嘲热讽。但正如曾子所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篇第八)该坚持的要坚持,不能因为别人的观点而放弃正确的道路。

    第三,学了以后,要始终掌握一个原则,开始可能我们一下子做不到,不要急,因为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一个过程。外在形相做不做得到先不重要,掌握中心内涵之后尽心尽力去做。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对境,都始终看守好自己的那颗心,起心动念,究竟是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与领导、同事相处,有没有努力把握住礼的内涵?

    如果你这么努力实践的时候,有人说你那样做人做事是在拍领导马屁?你会怎么办,会不会是特别怕别人误会你,是不是很想给别人解释?其实有时候,你即使解释了也没用。这时候,你会不会沮丧?会不会打退堂鼓?毕竟随大流、随着自己的习气还是安全些,不会招人非议。

    因此,人与人相处的时候,自己始终要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我们有师长的引导,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互相陪伴,只要自己保持在正知正念当中,始终不偏离圣贤的教诲,那就不要在意别人的蜚语,因为你一时也改变不了别人的想法,等待时间来考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君尽礼是谄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td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