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通古今(七十二)千年积累传承,一探寺院中的茶文化|亿仝茶业

茶通古今(七十二)千年积累传承,一探寺院中的茶文化|亿仝茶业

作者: 茶里小乾坤 | 来源:发表于2018-05-04 16:46 被阅读4次

 佛教是东汉末年传人中国的,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结果,

而茶与佛教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谈到茶礼就不能不提到寺庙中的饮茶仪。

经过几千年的磨砺,茶的内涵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多,茶的自然属性逐渐被寓于人文因素之中。

而佛教修行的方法决定了僧人与茶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是戒、定、慧。戒就是要僧人不饮酒,戒荤吃素;定和慧,

简单说来,就是要僧侣息心静坐,思禅悟道。

为此,就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戒规,又可以清除坐禅久坐困乏带来的疲劳,

而茶的提神益思和生津止渴的药理功能,以及其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自然成了僧人的理想饮品。

因此僧人饮茶修行,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寺院茶文化。

佛教对饮茶很讲究,饮茶已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

僧人最初吸取民间方法,将茶叶、香料、果料同桂圆、姜等一起煮饮,称为茶苏。

寺院中设有“茶堂”,是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

寺院禅堂内的“茶鼓,是召集僧众饮茶所击之鼓;

寺院专设“茶头”掌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

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

佛教寺院中的茶叶,称作“寺院茶”,一般有三种用途:供佛,待客,自奉。

按规定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

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

请所有僧众饮茶,称作“普茶”;

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作“化茶”。

平时坐禅分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焚香一枝,每焚完一枝香,寺院监值都要“打茶”,

“行茶四、五匝”,借以清心提神,消除长时间坐禅产生的疲劳。

寺院僧尼用茶敬佛、敬师、献宾客,供自己与善友品饮,

谈佛论经,修养心性,形成了庄严肃穆的“茶礼”。

在《佛道茶艺》一文中就有对“礼佛茶”礼仪的记载:

“礼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师的特殊礼仪,也是调茶献客、结缘行善的特殊茶艺。

礼佛茶在禅房中进行,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十道程序,谓之功德圆满。

十道程序依次为莲步入场,焚香顶礼,礼佛三拜,普施甘露,

打坐禅定,抽衣净手,烫杯泡茶,敬茶献茶,收杯接碗,问讯退场。

茶在禅门中不可或缺,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比较合拍。

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

有句话说“茶禅一味”,意为喝茶和修禅是一种味道、一个门径,心意相通。

僧人们清新净欲,从茶中悟道并形成一整套的茶仪,但这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

“茶禅一味”学说的产生,从而真正把茶与佛理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通古今(七十二)千年积累传承,一探寺院中的茶文化|亿仝茶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vd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