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关于音乐剧的一切国学与传统文化简友广场
国乐剧《春江花月夜》:此恨绵绵无绝期

国乐剧《春江花月夜》: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者: 清心LO | 来源:发表于2019-06-29 10:53 被阅读26次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些诗句也是朗朗上口。诗歌本身非常唯美浪漫,作为文学爱好者的我特别好奇诗歌搬上舞台将会如何呈现呢?也许你和我一样充满期待,下面谨以此文记录看完剧目后的理解和感受。

今日有幸和业内前辈一起前往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观看了由北京民族乐团演出的国乐剧《春江花月夜》。

与李老师合影

国乐剧《春江花月夜》共有5幕剧,根据诗歌名分别命名为“春”“江”“花”“月”“夜”。讲述了诗人张若虚与待月姑娘的一场悲切的爱恨别离。

现场剧照

诗人张若虚醉卧江边梦见月光仙子,醒来后踏上寻月之旅。在春风沉醉的夜晚,诗人在江边偶遇少女待月,两人相认对方为梦中情人。张若虚约定迎娶待月,然而待月被人劫持卖入风月场,她被恶人欺骗,以为张若虚卖了她;待张若虚赶来,恶人欺骗他说,待月看不起他,觉得他配不上待月,嘲讽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张若虚悲伤又恼恨,认为自己的情意被待月辜负了。诗人心如死灰前往军中参军。

现场剧照

光阴似箭,15年过去了。张若虚从军15年,待月在风月场沦落15年。张若虚从军中返回,待月已成为风月楼中的头牌。两人相见方知当年是误会一场。然而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现场剧照

待月落发出家为尼,张若虚远走他乡,时光流逝,一晃15年过去了。此时二人已双鬓斑白,老态龙钟。待月青灯常伴15载,却依然放不下一个情字。在清风浦,两人再次相见,原谅了对方年轻时的种种,张若虚以为二人可再续情缘,谁知待月病入膏肓,此一别便是诀别。

张若虚得知待月死讯心痛不已

张若虚想要再次迎娶待月,接待月还俗,当他满怀期待和喜悦到达之时,却被告知待月已死,他心中大悲,此时听得有仙子对他说话,告诉他待月在月宫里了。

二人阴阳相隔  虚幻相逢

故事的结局与《长恨歌》有异曲同工之处。张若虚与待月在仙境相遇相拥,现实的一生坎坷波折,分道扬镳,在仙境的那一刻他们拥有彼此。“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终局也算圆了广大观众对故事中这对相爱之人的期许。

演员谢幕

国乐剧《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剧目情节参考了唐传奇的部分作品,讲述了一对才子佳人之间发生的悲切情感故事。情节虽是虚构,但高潮迭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演出现场画面唯美,从舞台到乐器到服装都古韵十足,充满古典艺术的韵味。

另外剧目的唱词结合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元素,让人们更容易理解,拉近作品和观众的距离。主创人员对作品再创作,将诗歌搬上舞台可见用心良苦,也实属不易。

演出现场有很多家长带着小朋友观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小朋友的审美能力、对古诗词的喜爱,以及对古典文化的欣赏能力。

主演(张若虚扮演者林羽)和观众合影 现场留念 现场活捉几位玉树临风的“公子”

国乐剧《春江花月夜》不仅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演绎出来,更将高雅艺术带入观众的生活里,让人们能够欣赏古典文化,在艺术中陶冶情操。

演出《宣传册》

最后附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原文,我们重新品味诗歌,共赏诗人佳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温馨提示:搜索音乐《春江花月夜》,在悠扬的旋律中品味诗歌,帮助理解诗意,进入意境。

(注:本文原创,仅做纪念与分享之用。)

—2019年5月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乐剧《春江花月夜》:此恨绵绵无绝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xa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