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分数的初步认识》
今天看了华应龙老师的一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华老师在上课之前对这一节课的思考,他用了四个字:课前慎思,把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在教学环节的第一部分华老师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对话来导入新课。小头爸爸去买凉席,忘了量床的长度,让大头儿子在家里边测量床的长短,大头儿子在家里边,没有找到尺子,但他很会想办法,他看到了爸爸的领带,就用领带测量,床是两个领带的长,但是沙发不到一个领带的长,怎么办呢?从这里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遇到这情况该怎们办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再试着动手折一折,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就看到了华老师胸前佩戴的领带,要求华老师把领带解下来用用。这里我觉着设计的很有新意,华老师的领带,不仅仅是装饰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一节课设的一个坎,供学生发现使用的,孩子们借助于这条领带折一折、分一分,学生生活中已经有了分数的印象。有些学生是会回答当这个物体的量无法用整数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呀!这样老师就自然导入到了分数,这一节我们要研究分数。
第二部分华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新知,既然知道是分数,老师先介绍分数的读法,为什么这样读?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华老师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去感知什么是分数,怎么读?概括做分数的过程,理解为什么要平均分,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特别是在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我觉着他做的比喻非常形象,把分母看成妈妈,把分子看成孩子,分子孩子是从分母妈妈里边分出来的,就跟妈妈生孩子一样,从里面取出来,这样说孩子们感到真切愉悦,孩子很容易就记住了分数的读法、写法。分数线表示什么呢?分数线表示“平均的切一刀”,“平均的切一刀”是要干什么呢?“平均分”。这样孩子们加深了理解、也能够深刻记忆。进一步让学生试着写分数并解释其意义,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又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身高进行读写分数练习。
华老师的拓展练习也很新颖》有爸爸妈妈会问你,你喜欢他俩谁呀?怎么样回答才不偏心。二分之一喜欢,那以后我们遇到这种情形用分数回答就行了最后的结束语华老师用了一句我100%喜欢你们,孩子,让孩子们在满满自豪和幸福感中下课了。
华老师讲课前有慎思、课中有笃行、课后有明辨也就是自己所说的课后反思。教给我们他是如何为大家呈现一节课的。
华老师对自己的课用了一个词,就是这节课上的“很享受”,他很享受,孩子们也很享受这份纯朴自然,享受这份课堂上自然生成的数学问题,享受这份来自学生自己的创造。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骇然,他骇然,惊叹学生的了得
今天我们始于足下,让我们的学生带着兴趣出发,明天我们的学生就有可能行远千里。在这节课上华老师回味学生明眸里的阳光,回味课堂上学生会心地微笑,回味自己指导学生后的精彩。强烈的感受到,在课堂上我一定要向着目标努力前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是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可能性发挥出来。”
观摩华老师的课,让我们轻松、愉悦、多了许多思考和借鉴。继续学习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