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别人店里偷服务员
原麦山丘刚开第一家面包店的时候,大家对这个品牌很陌生。门店招服务员都是一一打电话给在招聘网站上投简历的人,向他们介绍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面包品牌、主厨是台湾的面包冠军等。即便这样,招人的速度也赶不上用人的需求。
后来,市场拓展负责人Taco想出了一招。他几乎踏破了北京所有星巴克门店的大门,在每家店里看似泰然自若地喝咖啡,实际上却不断用余光观察服务员:看到哪个服务员的服务很棒,就向其介绍原麦山丘。
还有一次,他带一位女士在一家餐馆吃饭。结账时店长问他:“你们两个看起来很好哦,刚刚在一起吧?”Taco很惊讶地问对方是怎么知道的。店长回答说,所有坐在吧台的客人他都记得。而这一次Taco和女士的关系比上一次还要亲密。
Taco赞叹店长敏锐的观察力,马上递上名片说:“你可以考虑来原麦山丘工作。”后来这位店长成为了原麦山丘的储备店长。
讲起创业公司如何挖人时,Taco说,哪怕沟通之后对方不来也没关系。就像漂亮妹子一般都有男友,可是不能等人家分手了才去联系。要从认识的第一天起展现自己的好,而且要多角度的。让她受委屈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结婚了又有什么关系,就是要让她知道你就是全世界最适合她的那一个。
写个程序在豆瓣读书上抓取人
熊节认为一名好的程序员应该读过20本好书,包括《重构》、《精益创业》、《敏捷软件开发》和《测试驱动开发》等。
他在为Thoughtworks组建成都分公司团队时,发愁传统招聘方法太慢了。于是,他花了几个晚上用自己高中自学的水货代码水平写了一个程序,去抓取豆瓣上读过这些技术书籍的人。然后不断递归,再抓取这些人还读过什么其他书。抓了几万人之后,他再用Hadoop分析,筛选出几十个技术大牛。
而后他把这些大牛的豆瓣账号扔给了公司女HR,让HR去一个个发豆邮勾搭。
到大公司门口举牌子
摇摇租车刚创立时,公司缺人。创始人把招聘的重担交给了早期员工张涛。张涛想着去大公司挖人。挖人的时候两种人比较好挖,一种是钱少了的,另一种是受委屈的。江湖上传闻,某度公司的员工常常受委屈,于是张涛手写了一块招聘广告牌,像机场出口处接人那样,天天站在某度大厦门口。
不少受委屈的员工看见了张涛和他的那块广告牌,纷纷上前和他聊天诉苦。就这样,他挖来了几个核心员工,完成了公司最早期团队的组建。
分析目标对象的社交网络,然后写封长信
张潇雨在还没有产品和团队的时候就为“云报销”找到了投资,然后才开始寻找合伙人。选择合伙人总是需要很谨慎的,于是项目启动大半年了他还是光杆司令。他总说,找合伙人比找老婆可难多了(虽然他也没有老婆)。
后来,他看中了一个朋友的朋友。为了搞定她,张潇雨用上了追女生的技能。张潇雨花了一周时间把她过去五六年的豆瓣、微博、微信朋友圈的上万条状态全看了一遍,读了所有博客,还分析了近五年的读书记录,弄清她这几年关注点和兴趣是如何变化的。
看完之后,张潇雨花了半天的时间写了一封近5000字的邮件给这个合伙人。邮件里,他没有画饼吹捧这个市场有多大,也没有忽悠公司有多好的前途,而是不断引用这位女士在文章里或微博里写过的某些话。然后告诉她,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价值观是契合的,强调只有这样的人一起创业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起度过。
之后,他有一个做公众演讲的契机,于是特意邀请了其他团队成员和这位潜在合伙人。事前,张潇雨花了不少时间准备,还看了一本关于如何演讲的书,以及怎样做keynote的教程。最终,演讲的效果很好。于是,这个潜在的合伙人不但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他的机会,还和整个团队第一次见了面。大家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一起聊天,气氛也很融洽。
几天之后,她就和张潇雨说,她决定正式加入团队。后来张潇雨感慨,找合伙人和找女友的标准差不多,都应该事后在心里暗自说:TA真是瞎了眼才看上我。
把公司周报月报都转发给他,烦死他
张向东做久邦数码的时候,一直想拉自己的朋友常映明来公司做运营。常映明很关心自己朋友,但是又不太愿意离开所在的公司。于是张向东把公司里从上到下的各个报告都用转发给常映明,让后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张向东每周转周报,每月转月报。常映明看这些邮件看得心塞,恨不得卷起袖子亲自来解决公司的问题。
半年之后,常映明终于忍无可忍,加入了他们公司做COO。
面试题:写一封分手信
Strikingly笔试的时候有一道题,是几个创始人的主意,请应聘者给自己的男友/女友写一封分手信。这不是为了测试一个人是否能撒一个好谎,而是看看一个人是否能在艰难和尴尬的情况下顺畅地沟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情形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特别是当一个用户很生气地向你反映问题时。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有写诗的,有画画的,也有给前男友出考试题的。有一位女生的分手信,以“吃”为主题讲了两人从认识到分手的故事。她用几道菜总结了两人的共同和不同,为什么相识又为何分手。她写到:“寿司——你说你爱吃日料,我却发现你用饭去沾酱油。橘子鸡——你说你最爱的中餐菜是橘子鸡,可那是在美国发明的。”最后这个人被当场录取。
被拒绝后让对方介绍其他人
文一本来想拉一个多年前带过的工程师加入自己的创业公司优拍,聊了很多次,这个工程师被感动得不行,可是就是来不了。
于是文一趁这个工程师还处于拒绝自己的愧疚之中,逼着他再给介绍一个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想来想去,把自己老婆的好朋友介绍给了文一,一个在BAT工作的博士。
结果这个博士也说自己来不了,只好把自己的师弟介绍给了文一。这样一波三折,他终于把这个师弟招了进来,得到了一个宝贝工程师。
这好像符合了那个“拒绝-退让”的心理策略——假设你想让人答应自己的一个请求,那么先提出一个比较大的、极可能被拒绝的请求(加入我们公司),然后再有技巧的提出第二个请求(给我介绍个靠谱的人),让对方觉得自己让步了,于是TA会觉得自己也有义务让一些步,就同意了相对小的那个请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