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啥新鲜的。
早上照常七点半起床→刷牙洗漱后吃的馒头鸡蛋,八点半打开电脑开始赶论文→不久后吃中饭,然后下午继续赶论文→晚饭后看了两集《隐秘的角落》,然后继续写论文。
好像真没啥特别想说的。
啊对了,《隐秘的角落》还可以,他们说是国剧之光。我觉得先不论拍的怎样,很多元素导演敢拍出来、平台敢播出来,国产剧就已经前进一大步了。
嗯,等看完可以挑几个点写篇文章。
好的,就这么点激动也写完了,2020年6月28日的赵废鹅,脑子里的东西还不到200字,羞愧。
不然把今天写的论文贴上来?或许会有友友想要讨论下人民币国际化吗?哈哈开玩笑。
记得高中时学过一篇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世界闻名的新闻稿,作者还凭着它赢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即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众所周知,奥斯维辛是二战时德国关押犹太人的著名集中营之一,在此德军犯下了众多惨无人道的暴行。
二战后,该集中营作为景点向大众开放,以凭吊那些被迫害至死的犹太人们,也作为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警示与教育基地。
正因该地如此沉重的历史内涵,几乎所有描述该地的文章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悲情色彩,文字间要么感伤要么悲愤,总之不给读者好过。
然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它说:
这里天气晴朗,绿树成荫,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可是,透过这些明朗的文字,我们却可以看见和平之鸽翱翔的姿态,也因此更加舍不得这份平静与安宁。
的确,谁说奥斯维辛就必须充满苦痛的眼泪。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

同样,把这个定义推广到写作者,坦然承认今天没啥可写的,也不丢人。
因为写作,很多时候意味着沉下心,放下任何波动的情绪。这让写作在难过的一天可以成为抚慰,成为避风港,但也让它在开心的一天成为了负担和“讨厌鬼”。
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我开心的时候写不出小说。
之前和一个写文章很厉害的老师聊天,她问我为什么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我解释赵废鹅中的“废”字时,说:刚来简书那阵心情特别不好,于是用了“废”字作为“鹅”字的修饰。
没想到老师如此回复我:文章憎命达,好心情很难写出好故事。
当时真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突然一下觉得心情不好也不完全是坏事了。
正如现在,我觉得写不出文章不完全是坏事一样。
6月28日,赵废鹅鹅没有什么新闻。
可是赵废鹅鹅很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