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搬来了这座城市,那时正值八月,雨量充沛,少见阳光,到处湿漉漉的,很是不喜。初来乍到,总想快些探索这座城市,做再多的攻略不如走出去,走出去总是很有效,可下雨总把人禁足。
城也不大,被三条东西走向的大道串联贯穿,倘若时间充裕,精力旺盛,几天就能步行逛完。这座城和其他城市相比并无特别之处,摆设朴素的图书馆,小众的博物馆、小众的古镇、小众的酒馆、小众的乐趣,还有吃不完的粉。至此,这座爱下雨的“小众”城市,再无探索秘密,多么无趣啊。
时间分分秒秒过去,沉睡了一冬的植物也冒尖了,它们在拼命的汲取热量,可早春的太阳依旧稀少,聪明的它们把矛头对准了空气。时不时冒出来的太阳一如既往的把余热撒向这片大地,可吝啬的太阳,他总是藏头露尾,他从不在意别人,也不回应这片土地对他的召唤。我决心好好治治这执拗的太阳,太阳不停的跑,积云也跑来凑热闹,他们合力挡着了大量的光,我不甘示弱,他跑我追,我决心找太阳要个说法。不知追赶了多久,僵持不下的太阳妥协了,他奋力甩开积云,大片的暖意扑面而来,心情多舒畅啊。我也不再和太阳计较,转而把注意力放到了身处的环境,这是城中的一片人工湖,早些时候也来过,但都是匆匆走过,少有驻足。
今天,也不想描述太多关于湖的环境,在我看来,湖的布景都大同小异,四周的垂柳枝条把湖面吊起,周围再种上适宜本地生长的各种树木植被,简单的外部景观就出来了,湖周围种了一排排水杉,因为水源充沛,都长得高大笔直,到了深秋,呈赭红色,与湖面交相辉映,显得格外美丽。初春的湖面没可赏性,荷叶还未睡醒,只有少量的藻类依附在一起随风飘荡,过往的悠闲人也不愿驻足观看。这倒正和我意,我一人独享这份宁静,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我倒坐在石凳上,双手趴附在木质护栏,让后背在太阳下“炙烤”,眼睛懒散的盯着湖面。一群不速之客打破了湖面的平静,泛起阵阵波浪,我没看清楚,它正向我而来,时而向左,时而散成一片,它不愿意呈直线径直过来。几个回合的拉扯,我看清楚了,是一群鱼,它们已经到了我的近前,我首先从外形上快速分析是什么鱼类,体态呈棱形,偏扁,头小,体上部呈青灰色,我认识的鱼类少,首先排除了最寻常见到的草鱼,似鲤鱼可更为细长,思索之余,我被一条更为消瘦的鱼成功吸引,它身体朝下,头部冒出水面,一个劲的吐着水泡,我缓缓移动身体,想要摆出一副更好的姿态去观赏它,又怕惊扰到它,我缓慢扒开身旁的枝条,半趴着近距离去观赏,我刚调整好最佳观赏姿态,它猛地翻转身体,一头插入深水中,消失在了视野,我苦笑一声,刚欲起身,它又从另一方向冒出头吐起泡泡,我尝试着用手溅起水花,这次它反倒不怕,还朝我方向游过来。这次我观察得更清晰了,我把它的外部特征给牢牢记住,我希望下次还能一眼认出它。至此,这里也成为了我经常闲逛之地。
时间飞逝而过,转眼已是盛夏,这片湖每天光顾的人明显多了,这份宁静也不再独属于我,喜欢观赏鱼的大人小孩也都来投喂,我照常来到石凳前,这半年来我变着花样带着不同的鱼食来,特别的那条小鱼也长大些许,我时常把最好的料投喂给它,作为回报,它也时不时的向我吐着泡泡,展示着它的泳姿。我闲下来就来看它,给它投喂很多,我怕它没吃饱被旁边钓虾的叔叔给捕捞、水中藻荇交横,我怕它下次忘记来这儿的路、我怕路人的过量投喂会引起水质的变化引起病变。我在它身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夜晚我也总想来湖边转转,讨厌的下雨天我也会撑着伞过来,我仿佛魔怔了一般。它去抢食别人的投喂我也要跟它怄气,我甚至一个月不再去看它,就算经过也装作若无其事。
可鱼它还好好的活着,它没因为我的不投喂而饿死,也没因为我的不投喂而郁郁寡欢。它或许还在吐泡泡,甚至可能学会了新的技能“跳水”,“后空翻”,“跃龙门”。
我对鱼多苛刻啊,我为什么要求它那么多呢?我真被自己的愚蠢逗笑,我决定放下执拗去和鱼和解,我又带了“最好”的料去投喂它,可是对于鱼,我带着很多问题,我不知从何问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