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长中的冲突

作者: 张晗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6-10-26 14:50 被阅读172次
    图片发自网络

    作为50-60年代的父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家庭教育理念,作为他们的子女从小在责骂声和打骂声中成长起来,背负着不被认同、不被肯定的阴影。

    父母们认为,打骂你,是为了你好,就像玉不琢不成器,打骂你,是为了修整你,把你的毛病按照父母认为正确的方式改造过来。

    但是,在3-5岁孩子的心里,他们不那样认为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关注和爱自己,不包容和宽容自己,不理解和认可自己。所以,很多年轻人在豆瓣里建群说“父母皆祸害”。

    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是他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候,这个时候成长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如果这时候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关爱,积极地关注他,给孩子独立和探索的自由,孩子就能形成健康的自我,很好地和母亲分离分裂,形成健康快乐的自我。

    如果父母不能做到积极无条件的爱和关注,可能就会留下心理阴影或者心理隐患。

    每个父母都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大多数父母的爱却是有条件的,父母的爱是让孩子们更加听话。这样的父母觉得孩子不懂事,父母的话和告诫都是圣旨一样,权威而神圣的,只能遵从不能反抗。

    可是,2-3岁的孩子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开始去外界环境探索,来建构他的自我。所以,2-3岁的孩子一般都会很好奇,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什么都想去试试看,有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但是父母担心他们会受伤、受挫,会限制他们的行动,甚至采用批判、吓唬、威胁、抱怨、诅咒的语气和孩子说话,而不是和他们讲道理。

    就像昨天晚上,儿子淘气,在床上蹦蹦跳跳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床头,然后就大哭起来。我爸却对我儿子说:“活该,谁让你不看着点,让你淘气,让你不要乱动,让你不听话,自作自受吧。活该吧。”

    我当时听到哭声,赶紧跑过去把我儿子抱起来回我房间,逃离“事故现场”,然后安慰他,给他揉揉头,过一会他就不哭了。但是我不知道,我爸的话是否对我儿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隐形伤害。

    本来我爸对我儿子是最宠爱的,我管教儿子给他树立规矩意识,遵守一些家庭规则的时候,我爸老是插手,因为我爸最怕我儿子哭了,哭了就会给他糖吃,先止住他的哭声再说。

    而且这次摔到头,他本来是关心外孙子的,也很在乎他的痛,想表达的意思是“摔疼了吧,下回记住了,别淘气了。”但是嘴里说出来的话就变味了,而且很不招人爱听,充满了责怪和贬低,让人很不舒服,但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

    他通过指出别人的错误来显示自己的英明判断,意思是“早听他的话不就不会摔疼了,就可以避免错误和受伤了”。

    可是他却忘了,人生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尝试、去体验、去犯错,这才是我们自己要体验的人生,哪怕是受挫、受伤也是我们人生体验的一种。

    父母不能代替子女去过子女的人生,对子女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人生该如何度过,这是我们生存的权力和意义。

    还有上次坐地铁,我也遇到一个妈妈和我爸的语言模式也很相似。看样貌,妈妈给人的感觉很温柔。一个大概5岁左右的胖胖的小姑娘和妈妈说:“我饿了。”

    妈妈和她解释道:“再忍忍,等到家就能吃饭了。我们要坐到海淀黄庄,然后换4号线,再坐两站到魏公村,然后再走过几个路口,大概几百米就到家了,就可以吃饭了。”

    妈妈很耐心地说了这么一大堆,其实没有体会女儿的感受,然后妈妈最后又补充了一句话:“都怪你,如果不去游乐园坐那个飞船我们早到家啦。”

    虽然责备的声音很轻微,但是责备的语气还是很明显。可能妈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说话模式。然后母女就陷入了一种沉默状态。

    我当时特别有冲动想和妈妈说,不应该这样和女儿说话,会对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不经意的伤害,让她觉得结果不好、愿望没有满足都是她的错,会造成女儿的低自尊感和较低的自我价值感。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与父母观念和价值观的冲突,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必修功课,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冲突,如何更好地成长自己,也是我们人生的成长历程。

    愿我们能正视自己成长中的那些冲突,及早地觉察和修通,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成长中的冲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gd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