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心理学》第五次上课笔记

《儿童心理学》第五次上课笔记

作者: 葉傾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21:28 被阅读0次

《儿童心理学》第五次上课笔记

第三章第五节记忆和表象-记忆的结构

1、记忆有哪两种型式?两者有什么差别?

记忆有两种型式:认知记忆唤起记忆

认知记忆:先前见到的客体只有当它出现在面前时才能认知它。新生儿感知运动的同化作用图式中就有认知记忆。唤起记忆:指的是客体不在面前时候用表象记忆唤起它。唤起记忆往往同心理表象,最初的语言一起形成,同时发生。

什么才是记忆?

皮亚杰认为并非所有对过去的保持都是记忆,一切图式都不依赖于记忆而能继续发挥作用。对一个图式的记忆就是图式本身(图式是一种自动化过程,建立了图式,就自动化执行,不存在提取)。记忆仅仅指的是从初级的感知运动图式到最高级图式的整个图式体系的造形方面。

初级的感知运动的造形方面指的是知觉的认识(初级的感知运动造形方面是动作图式重要支持),最高级图式的造形方面是表象-记忆。表象记忆本身是与动作图式相关联的。实际课堂中 学生动手做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只听 只看的记忆。

“表象记忆与儿童现有水平的图式发生联系, 而与所知觉的原型不发生联系。”与知觉有联系,与知觉的原型(外在客观事物)没联系,人有的只是表象记忆。知觉的原型指什么?

记忆的保持:

1、记忆有一定程度的保持性。

2、记忆也有一个重新编造的过程。因为随着动作运算图式水平提高影响记忆。

3、表象记忆中出现的表象构成一种内化的模仿,而内化的模仿同样也包含一动作的因素在内。

第三章第六节语言

正常儿童,语言与信号性功能(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心理表象)的其他形式大约同时出现,聋哑儿童,发生有音节的语言要在信号性功能之后。这说明:语言(作为社会性传递)必先以这些个别的信号性功能的发展为前提。聋哑儿童的手势语言即是社会性的,又是以模仿的信号物为基础。这种模仿的信号物以一种个体形式出现在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和与象征性游戏相当接近的表象之中。

正常儿童语言的演化分为几个价段:

1、自发的发出母音(6-12 个月)

2、通过模仿掌握对因素的区别。(12-24 个月)单词句,可以表现愿望、情绪或观察到的事物。(语言图式逐渐成为以感知运动图式为基础同化和概况的一种工具)。

3、双词句(24 个月左右)到短的完全句。

语言和思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能在广度和速度上增强思维的能力。

语言行为和感知运动行为之间有什么差别?

1、语言模式通过迅速描述一连串动作,而感知运动模式必须紧跟事物,不得逾越动作的速度。

2、感知运动局限于直接的空间和时间,而语言能超越这个范围,使思维扩展到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3、感知运动智慧以连续的动作一步步进行,而思维通过语言同时表达一个有组织的结构的所有因素。

信号性功能把思维从动作中分离出来,信号性功能又是表象的根源。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显出特别的作用。语言不同于表象和其他信号工具(根据个体需要产生的)。语言是社会上经过人们精心制成,包含着一个为思维服务的认知工具的完整体系在内。

语言有自己的逻辑,是不是语言的逻辑是儿童学习逻辑的主要甚至唯一的因素呢?事实并非如此,聋哑儿童也能出现正常逻辑。只是延迟而已。由于感觉障碍的儿童妨碍了感知运动图式,一般协调进行缓慢。动作学习非常必要。语言并非构成逻辑的根源,恰恰相反,语言乃是由逻辑构成。

信号性功能的统一性

1、哪六种信号性功能?。

2、具有什么统一性?都能对当前并未知觉到的事物都能唤起表象。跟知觉大不相同。

3、信号性功能使思维成为可能。

信号性功能和思维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信号性功能又是在思维和表象性智慧(作为智慧特征的结构体系)的指导下发展的。

[if !supportLists]第四章 [endif]思维的“具体”运算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动作向运算过渡的三种水平

在第一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感知运动图式的发展。通过发展儿童建立的永久客体的图式以及实际位移群,这些都是可逆性和运算守恒的先驱。而儿童真正能够达到运算守恒和可逆性要到七八岁。为什么会有这么长时间的延迟呢?这种延迟反映了动作和思维之间具有的三种不同水平。

1、对现实产生直接动作的感知运动水平(0-2 岁)。

2、前运算水平(2-8 岁),通过信号性功能使动作内化,但内化有障碍。

3、运算水平(7 岁后),通过内化的动作(运算)来改变现实。内化的动作已经组成连贯的、可逆性的体系。又包括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前运算水平的延迟就是因为儿童遇到了障碍,障碍有哪些呢?

1、儿童有效的动作适应并不一定伴随正确的心理表象。儿童能沿道路到学校,但在地形图不能指出自己的路线。也就是说儿童在动作水平上已经吸收的东西还不能用心理表象表达出来。

2、形成有系统的心理表象需要经历一个构造的过程。学龄前儿童比幼儿面对更复杂的世界,脱离自我中心作用达到表象水平更加困难。(幼儿通过脱离自我中心,形成永久客体图式)

3、由于语言和信号性功能引起表象,学龄前儿童用表象所表达的世界不仅由客体组成,也包括所接触人们表达的不同观点。也就是作为形成运算的前提的“脱离自我中心”作用不仅适用于物质世界(更加复杂)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世界。同时运算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认知结构的脱离自我中心作用还同情感的结构和社会性结构的脱离自我中心作用密不可分。

第二节具体运算的起源

我们先来分析下运算的特点:

1、运算是具有很大普遍性特征的动作内化,参与到各种特殊动作的协调中去。

2、运算绝不是孤立的,总是能协调成为整个体系。

3、运算并非某人所特有,同样心理水平的人所共有。运算参与到每个人自己的推理和认知交流中。

运算包括:可逆性变换。可逆性:逆向和互反

一、守恒概念

一个运算的变换经常使整个体系中的某些特点保持不变。守恒概念可作为可作为一个运算结构是否完成的心理指标。所以研究具体运算的起源,就要重点关注下守恒概念的发展。

AB容器中倒水的实验,说明

1、前运算阶段(七八岁前)的儿童并无守恒概念。

七八岁达到具体运算水平时候,由互反关系也就是可逆性补偿关系产生可逆性。也就是可逆性中必须含有守恒概念。

2、本实验中首先认识到水的总量不变。另外还有物体守恒、重量守恒、容积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容积守恒等。

通过以上表明:在前运算阶段的反应是以知觉或表象为中心,而在运算阶段的反应则以恒等性或可逆性(逆向或互反)为基础。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具体运算

上面所述问题中所包括的运算都称为“具体”运算,因为它们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而命题运算中(形式运算)采用语词进行假设,与具体事物并无直接联系。具体运算提供了从动作图式向一般的逻辑结构过渡。具体运算虽已协调成整体结构,但这些结构比较薄弱,只能逐步推理,还缺乏综合性的组合。

这些结构包括分类、序列、对应、矩阵等。上述结构的核心称为群集,它构成包括各种运算组合在内的累进的逻辑序列。这些运算可以是直接性的,逆向性的,恒等性的,或是重复性的。作为形成“分类”和“序列”等的相加和相乘的“群集”的相继开始出现,可以追溯到前运算阶段的各个不同水平。并由此达到一种完全可逆性的变化,最后达到连贯性的演绎合成形式。

1序列发展例子:儿童摆列木杆的长短序列实验。7 岁之前运算阶段不能演绎。

2分类发展例子:物体分类实验三个阶段

3数量:儿童整个数量的构成是同序列和分类构成密切联系的。数的计量是同长期地同成分的空间排列连接在一起。

数量的起源从根本上说,它是不论事物性质上的差异。数量是序列和包含两者的综合。数量只不过是一种最初的和新的综合。

4空间:前面的三种运算结构是指分离的物体,并以各成分间的差异、相似或相等为基础。另一类具有同型性,但是指连续的物体,并以邻接性和分离性为基础。直线由各分段连接成,能分离成各部分线段。低级的逻辑运算。 也就是类似于逻辑算术运算、空间运算、时间运算、摄影式运算。

例子:空间测量不依赖于数量而发展,但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同型性。空间测量如同位移和各部分相加的综合,如同数量是序列和包含的综合。测量只是空间运算的特例。儿童的前运算直觉发展到运算的顺序更接近于理论的顺序:从拓扑学到投影几何学再到度量几何学。

[if !supportLists]5、[endif]时间和速度。

从时间观念的完整形式来看,它以三类运算为基础。

(1)事件的序列,构成时间的先后次序。

(2)发生在某一时间内的事件的时间间隔,时间久暂观念的由来。

(3)时间度量同空间度量相类似。前述的三类运算始终同时间进程速度的快慢无关。时间进程的起迄有赖于时间久暂的物理的或心理的内容,而时间久暂和时间进程的起迄是分不开的。儿童起初只根据内容来判断时间的长短,而忘掉了它的速度。

第三节关于宇宙的观念:因果性和偶然性。

思维的核心运算由于在同化现实过程中完成的难易不同,儿童发展着各种不同的难易程度构成的大量活动。因果性和偶然性是两个极端。

前运算阶段的前因果性的产生是由于儿童把物理过程有系统地同化于自己动作中的结果,这种同化作用往往导致类似于魔术般的看法。

观念化的前因果性在具体运算水平上逐渐转变为合理的因果性。儿童不再按照自我中心的方向同化自己的动作,而是在运算中进行同化,达到各种动作间的协调。

运算因果性的良好例子:幼儿的原子论。物质-重量-容积的守恒的逐步发展。

偶然性开始被设想为只具有消极意义,成为推论的一种障碍。大量事件结合,就能预见其结果,逐渐把偶然性因素同化于运算之中。概率观念得以逐渐建立。

2019年1月7日星期一

相关文章

  • 《儿童心理学》第五次上课笔记

    《儿童心理学》第五次上课笔记 第三章第五节记忆和表象-记忆的结构 1、记忆有哪两种型式?两者有什么差别? 记忆有两...

  • 《儿童心理学》第二次上课笔记【序言、第一章】

    《儿童心理学》第二次上课笔记 序言、第一章 1、发生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有什么不同和联系?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

  • 《儿童心理学》第一次上课笔记

    《儿童心理学》第一次上课笔记 授课时间:2018-9-17 讲师:呦呦小路 一、课前讨论。 (一)、学习与认识。 ...

  • 中原焦点团队 焦点初级26期  纪小伦 2021-3-9坚持分享

    中原焦点团队 焦点初级26期 纪小伦 2021-3-9坚持分享第36天,坚持读书第44天 一、焦点第五次上课笔记记...

  • 《儿童心理学》第六、七次上课笔记

    《儿童心理学》第六、七次上课笔记 第四章第四节社会的和情感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儿童发展过程的认知方面,主要是从儿...

  • 上课笔记

  • 上课笔记

    今天这3.5个小时的课,我听的格外认真,收获也很多。 课上,老师结合他的十年前的亲身经历,传授我们他做渠道、做业务...

  • 上课笔记

    忙忙碌碌过了一天,刚躺下来爬楼听完课程,总结了一下,怎样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致的朋友圈 一,早安语的重要性!要正能...

  • 上课笔记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高等研究计划署网络)【ARPA...

  • 上课笔记

    环境伦理学: 辛格动物的权利 自然界的价值问题 有目的性和有理性 国家生态安全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心理学》第五次上课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gp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