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设计峰会——学术的逻辑是峰会的起点

2.设计峰会——学术的逻辑是峰会的起点

作者: Rd_重庆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08:52 被阅读0次

          昨天升旗仪式以后,回办公室的路上,碰到力,问我,“峰会又开始了哈?看到时间都规划了。”原来,昨天朋友圈的个人分享发挥了信息发布功能。/鼓掌

          我说,早开始了好不好。呵呵~


          老师们新学期还没有上班的时候,强,潘,我便带着工作坊选点的预设到了浙江和评估院。

    2.设计峰会——学术的逻辑是峰会的起点

          我们希望专家指导我们来回答:选点准不准确?新不新意?表述恰不恰当?有哪些学校或研究值得借鉴?……

          丰主任第一次当面听取我们对峰会的介绍,问了三个问题。

          “巴蜀小学以校本的评价体系,包括几个方面,分为几个层次?”

          “关注几个要点:工具——评价用什么工具?运用——解决哪里的问题?话语体系——学术的严谨与巴蜀的表达。”

          “峰会想拿什么东西?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

          并一起讨论了工作坊的选题。

    2.设计峰会——学术的逻辑是峰会的起点

          方所长和我们共同经历了上学期的研究,推进峰会提了三个思考点:

          一是讲最擅长的。生动的现场,老师们讲在亲历过程当中的发现,真实的感受。

          二是学术敏锐。当下的热点、难点,去关注,研究,触碰。倡导:数据化、现代化、个性化。

          三是研究评价,展示方式与以前的不一样。工具使用?还是视角?——体现学校研究与国家研究的不同:学校解决学校层面的问题,是解决每一个人的问题,而国家要解决一群人的问题。以此展现峰会的立足点、兴趣点、新意点和突破点。

    2.设计峰会——学术的逻辑是峰会的起点

          这让我回想起前几年的会议设计。那时我们从会议开几天、有哪些经验可以呈现、几位专家来指导……等现场事项开始,具体,大家抓得住。

          后来,会议研究和影响更大了,以发散性思维,从现场经验的碎片化思考为起点设计会议便遇到了瓶颈。于是,在与各方专家的对话中,我们逐渐学会了首先定位研究的主题,并以问题串的形式,思考研究问题的学术逻辑,再来考虑哪一个学科/年级/老师最能代表巴蜀当前的研究经验,进而设计峰会的呈现形式。

          从亮点思维到学术思维,是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问题导向,层层剥笋保证不跑题;我学会了首先梳理学术报告,在与现场、与专家的一次次对话中共同建构和完善。从而,把理论架构与现场研究点结合起来,以点印证架构,带出整体。


          友人说,你怎么不用美篇或简书呢,简洁些。那我就试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设计峰会——学术的逻辑是峰会的起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gq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