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才是万事万物不变的规律,就像“微信朋友圈”。
要回答“朋友圈里的朋友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之前,应该想一想:
一、什么是朋友?
二、朋友圈里究竟有多少“朋友”?
三、发朋友圈和浏览关注朋友圈的动机有哪些?
四、微信从诞生到现在都经历了哪些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五、朋友圈给了我什么?我又希望通过朋友圈获得或者维系什么?
六、我为朋友圈里的“微信朋友”展现和带来了什么?
没有刻意地去控制自己,但不知不觉间,投入刷朋友圈的时间真的越来越少,对于发朋友圈这件事,也感到无趣。
我努力回忆着,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深刻感受的呢?
大概是从朋友圈里的朋友越来越少,广告愈来越多,自己都懒得发朋友圈开始的吧!
互联网为大家创作了一个“万众皆可发声”的环境,最开始大家都会觉得新鲜而跃跃欲试。每个人都有表达的需要,都有发声的愿望,就像一条曾经在眼前的鸿沟,好像突然变窄了,很容易越过了,于是嬉闹式的“为了表达而表达”,“为了发声而发声”就越来越多了。
表达变得容易了,反而无趣了。从纷纷聚集热闹非凡,到逐渐离场萧瑟狼藉,这也是发展的必然吧!
朋友圈里不是没有朋友,只是我们曾经一路同行过,随着事物的发展以及各种冲击散开后,便各自天涯。
“朋友圈”的时代,还没完全过去,只是更多的人选择了观望与沉寂。
越是混乱无序充满不确定的时候,我们越渴望听到有思想,有力量的表达与声音。
我们回不到那个“从前慢”的时代,但人与人之间建立各种安全的情感链接和支持,始终都是必不可少的。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认知中的一些界限变得模糊,刻意放大或者强调某个局部,更加强化了这种认知。从而失去理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看似荒诞,但我们在认知发展的道路上,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