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这些年,最大的感触就是苍天饶过谁……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让老师头大,如今,我把我老师当年教给我的招儿,这会儿转手交给我的孩子们。
也许,这就是“传承”吧!
今天想来聊聊网课那些事儿。我实在太有发言权了。那年,疫情爆发,线上教育模式可以说是迎来了第一次大考。我们当时用QQ,要求学生全程开麦和摄像头。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师您有您的要求,我也有我的需求——我要打游戏!
那段时间,毫不夸张地说,我的课上出了“喊麦”的效果……
我曾经一个月上180个小时的线下课(30天*6小时/天),嗓子都没出问题。线上课只需一周就把我KO了。
因为,老师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就像电台一样的存在。老师您说啥都行,就是不要点我的名!互动?不存在!
据说,有一次学生上经济学老师的课,刚被点名回答完问题忘记关麦了。结果,老师说着说着突然冒出来一个声音喊道:“上啊!”把经济老师给吓了一跳,毕竟老师也早已习惯了课堂里只有自己的声音在飘荡~
在那一个学期里,我也练就了不少技能。其中一项就是“耳听八方”。我基本上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停顿的时长以及他们的语音、语调、语气和语速,间接地判断学生的状态,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对!就跟“作战”似的!!
再举一个最近遇到的比较荒唐的例子。
学生用手机上课。上着上着,铃响了,是微信的铃声。我提醒了一句,然后响铃调成了震动。后来手机震了,我又提醒了一次,震动成了静音。
你以为这就完了?没呢!这时,学生的“演技”开始上线——她开始装卡机.jpg……
我一开始也以为是卡了,于是紧紧地盯着屏幕,并问:“是不是卡了?”
这一问、一盯,就问出了“台阶”,也被我盯出破绽——她确实很努力地睁着眼.jpg,可经不住盯久了眼皮会发抖抽搐。我当时真是啼笑皆非。
请别问我是怎么处理的,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该做的。尽管后来他们把我给换了,但我不后悔!我会反思,但需要调整的不是“那下次我还是不说了”而是“我怎么说才能既起到提醒的目的又不至于……”。
但如果必须二选一,那我不需要,因为我的身份本身就是答案。
学生们对我是又爱又恨。原因很简单,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也许不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但我是个经验丰富的学生。你们内心的那些小九九都逃不过我的法眼。谁还没年轻过呢?”
我曾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课上不走神,不要偷偷玩手机,而憋了个大招——让他们把手机拿出来,光明正大地“玩”!——我把所有纸质的内容都变成电子文档,让他们拿着手机看。
这个时候,我只需要留意他们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的路径和频率。但凡有不合理的多余动作,我就点他的名字。
这招确实管用,因为有的手机实在经不起每次来回切换程序的折腾。于是,在手机溃崩的同时,还有我可爱的学生。
一年之后,学生从95后变成了00后,雕虫小技仍是那些。
有个学生每次做题都喜欢题目、微信来回地切换。有一次,他又犯,我就说他了。他说:“你怎么知道的?”(因为当时他坐在我对面,平板放在桌子底下。)
我说:“你不要欺负一个从小学音乐的人的耳朵。”
过了会儿,他又切换,我就又说他了。他纳闷了:“我已经没摁出声了,你怎么还知道!?”
我忍俊不禁地说道:“因为你切换的时候,你的脸,忽明忽暗”
哈哈哈哈哈哈……他还不信(其实是不敢相信),我说:“那你让他俩(坐他左右两边的同学)看看。”
学生差点气晕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