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应牢记的3大灸法口诀: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

应牢记的3大灸法口诀: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

作者: kbdf | 来源:发表于2017-05-13 10:08 被阅读76次

一、黄帝灸法

男妇虚劳,灸脐下三百壮。

男妇水肿,灸脐下五百壮。

阴疽骨蚀,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脾疟,灸命关五百壮。

肺伤寒,灸脐下三百枚。

气厥、尸厥,灸中脘五百壮。

缠喉风,灸脐下三百壮。

黄黑疸,灸命关二百壮。

急慢惊风,灸中脘四百壮。

老人二便不禁,灸脐下三百壮。

老人气喘,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脚气,灸涌泉穴五十壮。

产后血晕,灸中脘五十壮。

暑月腹痛,灸脐下三十壮。

鬼邪着人,灸巨阙五十壮、脐下三百壮。

妇人脐下或下部出脓水,灸脐下三百壮。

妇人无故风搐发昏,灸中脘五十壮。

久患佝偻不伸,灸脐俞—百壮。

鬼魇着人昏闷,灸前顶穴五十壮。

妇人半产,久则成虚劳水肿,急灸脐下三百壮。

死脉及恶脉见,急灸脐下五百壮。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脐下三百壮。

肾虚面黑色,灸脐下五百壮。

呕吐不食,灸中脘五十壮。

妇人产后热不退,恐斯成痨,急灸脐下三百壮。

二、扁鹊灸法

命关二穴在胁下宛中,举臂取之,对中脘向乳三角取之。

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凡诸病因重,尚有一毫真气,灸此穴二三百壮,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

盖脾为五脏之母,后天之本,属土,生长万物者也。若脾气在,虽病甚不至死,此法试之极验。

肾俞二穴在十四椎两旁各开一寸五分。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盖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则不死。又治中风失音,手足不遂,大风癞疾。

三里二穴在膝眼下三寸,䯒骨外筋内宛中,举足取之。治两目䀮䀮不能视远,及腰膝沉重,行步乏力,此证须灸中脘、脐下,待灸疮发过方灸此穴,以出热气自愈。

承山二穴,在腿肚下,挺脚指取之。治脚气重,行步少力。

涌泉二穴,在足心宛宛中。治远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粗腿肿,沉重少力,可灸此穴五十壮。

脑空二穴,在耳尖角上,排三指尽处。治偏头痛,眼欲失明,灸此穴七壮自愈。

目明二穴,在口面骨二瞳子上,入发际。治太阳连脑痛,灸三十壮。

腰俞二穴,在脊骨二十一椎下。治久患风腰疼,灸五十壮。

前顶二穴,在鼻上,入发际三寸五分。治巅顶痛,两眼失明。

三、窦材灸法

中风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乃肾气虚损也,灸关元五百壮。

伤寒少阴证,六脉缓大,昏睡自语,身重如山,或生黑黡,噫气、吐痰、腹胀、足指冷过节,急灸关元三百壮可保。

伤寒太阴证,身凉足冷过节,六脉弦紧,发黄紫斑,多吐涎沫,发燥热,噫气,急灸关元、命关各三百壮。

伤寒惟此二证害人甚速,仲景只以舌干口燥为少阴,腹满自利为太阴,余皆归入阳证条中,故致害人。然此二证若不早灸关元以救肾气,灸命关以固脾气,则难保性命。盖脾肾为人一身之根蒂,不可不蚤图也。

按:舌干口燥乃少阴本热之证,仲景以大承气急下,但此理非身登仲景之堂者不能知,非神于仲景之法者不能用。盖火热亢盛不用承制,则燎原之害炽而生化之机息,可不畏哉!设本热假而标阴伏,误用承气立见危亡矣。先生灸法真保命全生之要,业医之士切须审察,不可卤莽而行之也。仲景盖以气化而用承气,若涉形脏,别有治法,不可混辟。

脑疽发背,诸般疔疮恶毒,须灸关元三百壮以保肾气。

急喉痹、颐粗、颔肿、水谷不下,此乃胃气虚风寒客肺也,灸天突穴五十壮。

虚劳咳嗽潮热,咯血、吐血,六脉弦紧,此乃肾气损而欲脱也,急灸关元三百壮,内服保元丹可保性命。若服知柏归地者,立死。盖苦寒重损其阳也。

水肿膨胀、小便不通,气喘不卧,此乃脾气大损也,急灸命关二百壮,以救脾气,再灸关元三百壮,以扶肾水,自运消矣。

脾泄注下,乃脾肾气损,二三日能损人性命,亦灸命关、关元各二百壮。

休息痢下五色脓者,乃脾气损也,半月间则损人性命,亦灸命关、关元各三百壮。

霍乱吐泻,乃冷物伤胃,灸中脘五十壮,若四肢厥冷,六脉微细者,其阳欲脱也,急灸关元三百壮。

疟疾,乃冷物积滞而成,不过十日、半月自愈。若延绵不绝乃成脾疟,气虚也,久则元气脱尽而死,灸中脘及左命关各百壮。

黄疸眼目及遍身皆黄,小便赤色,乃冷物伤脾所致,灸左命关一百壮,忌服凉药。若兼黑疸乃房劳伤肾,再灸命关三百壮。

翻胃,食已即吐,乃饮食失节,脾气损也,灸命关三百壮。

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气厥,灸中院五十壮。

风狂妄语,乃心气不足,为风邪客于包络也,先服睡圣散,灸巨阙穴七十壮,灸疮发过,再灸三里五十壮。

胁痛不止,乃饮食伤脾,灸左命关一百壮。

两胁连心痛,乃恚怒伤肝脾肾三经,灸左命关二百壮,关元三百壮。

肺寒胸膈胀,时吐酸,逆气上攻,食已作饱,困倦无力,口中如含冰雪,此名冷劳,又名膏肓病。乃冷物伤肺,反服凉药,损其肺气,灸中府二穴各二百壮。

咳嗽病,因形寒饮冷,冰消肺气,灸天突穴五十壮。

久嗽不止,灸肺俞二穴各五十壮即止。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疠风因卧风湿地处,受其毒气,中于五脏,令人面目庞起如黑云,或遍身如锥刺,或两手顽麻,灸五脏俞穴,先灸肺俞,次心俞、脾俞,再次肝俞、肾俞,各五十壮,周而复始,病愈为度。

暑月发燥热,乃冷物伤脾胃肾气所致,灸命关二百壮,或心膈胀闷作疼,灸左命关五十壮。若作中暑服凉药即死矣。

中风病方书灸百合、肩井、曲池、三里等穴多不效,此非黄帝正法。灸关元五百壮,百发百中。

中风失音乃肺肾气损,金水不生,灸关元五百壮。

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

虚劳人及老人与病后大便不通,难服利药,灸神阙一百壮自通。

小便下血乃房事劳损肾气,灸关元二百壮。

砂石淋诸药不效,乃肾家虚火所凝也,灸关元三百壮。

上消病日饮水三五升,乃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灸关元—百壮,可以免死。或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中消病多食而四肢羸瘦,困倦无力,乃脾胃肾虚也,当灸关元五百壮。

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劳损肾,以致骨痿,急灸关元五百壮。

昏默不省人事,饮食欲进不进,或卧或不卧,或行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虑太过,耗伤心血故也,灸巨阙五十壮。

脾病致黑色萎黄,饮食少进,灸左命关五十壮,或兼黧色,乃损肾也,再灸关元二百壮。

贼风入耳,口眼歪斜,随左右灸地仓穴五十壮,或二七壮。

耳轮焦枯,面色渐黑,乃肾劳也,灸关元五百壮。

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肾水不生津液也,灸关元三百壮。若误服凉药,必伤脾胃而死。

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节作疼,乃肾气虚惫也,风邪所乘之证,灸关元三百壮。若服辛温除风之药,则肾水愈涸,难救。

腿䯒间发赤肿,乃肾气风邪着骨,恐生附骨疽,灸关元二百壮。

老人滑肠困重,乃阳气虚脱,小便不禁,灸神阙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肾气衰,灸左命关、关元各二百壮。

两眼昏黑,欲成内障,乃脾肾气虚所致,灸关元三百壮。

瘰疬因忧郁伤肝,或食鼠涎之毒而成,于疮头上灸三七壮,以麻油润百花膏涂之,灸疮发过愈。

破伤风,牙关紧急,项背强直,灸关元穴百壮。

寒湿腰痛,灸腰俞穴五十壮。

行路忽上膝及腿如锥,乃风湿所袭,于痛处灸三十壮。

脚气少力或顽麻疼痛,灸涌泉穴五十壮。

顽癣浸淫或小儿秃疮,皆汗出入水,湿淫皮毛而致也。于生疮处隔三寸灸三壮,出黄水愈。

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灸二十壮后却减一分,务要紧实。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子大。其灰以鹅毛扫去,不可口吹。

如癫狂人不可灸,及膏粱人怕痛者,先服睡圣散,然后灸之。一服止可灸五十壮,醒后再服、再灸。

相关文章

  • 应牢记的3大灸法口诀: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

    一、黄帝灸法 男妇虚劳,灸脐下三百壮。 男妇水肿,灸脐下五百壮。 阴疽骨蚀,灸脐下三百壮。 久患脾疟,灸命关五百壮...

  • 窦材的扁鹊灸法

    《扁鹊心书》中说:“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

  • 窦材灸法

    窦材,宋河朔真定人,家中四世行医,曾为武官,后遇关中老医,遂从而师之。窦材为人孤傲,对仲景之道颇不以为然,自称三世...

  • 灸法秘传-灸法秘传白话注解版

    《灸法秘传》白话注解版序 购买微信:13669277476。 《灸法秘传》一书,为清代灸法专著,语言凝练、医理简明...

  • 传统长蛇灸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概说 长蛇灸是属于铺灸法中的一种传统灸疗方法 在灸法治疗中,铺灸法是其中独特的灸法,顾名思义,是将艾绒铺在皮肤...

  • 灸法

    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外...

  • 灸法

    灸是我国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艾灸是灸法中的一种,艾灸有着非常好的治病效果。其使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

  • 灸法

    灸法是经历几千年临床实践验证有效的一种医疗方法。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古代著名医学家...

  • 艾艾贴知识之艾灸

    分享艾艾贴的灸法笔记: 很多人纠结穴位和灸法,如何快速掌握灸法,其实大道至简,掌握了规律和原理就可以轻松解决,督脉...

  • 认识艾灸

    《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应牢记的3大灸法口诀: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kxxxtx.html